他是鳳凰衛視駐俄羅斯首席記者,是堅信即使不能阻止戰争,也要深入報道真實的“戰地英雄”。

25年前,一個傘兵為保護他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臨終前将妻兒托付,含淚應下的盧宇光結束工作來到俄羅斯,與傘兵的妻子結婚,并将那幼小的孩子視如己出。
如今25年的時光匆匆溜走,這個為報恩而組建的家庭為何又破碎了呢?
講述人物故事,感悟精彩人生。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紀就講講,優秀的戰地記者盧宇光背後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7">從軍人到新聞工作者,他要為夢想追逐</h1>
盧宇光出生在有着吳侬軟語,山水相遇的西湖邊,長大後成了海防線上的一名士兵。
終日與漫無邊際的大海、覆滿白雪的高山為伴,盧宇光練就了強大的信念與堅定不移的品格。
駐紮在高山上的連隊相對封閉,略顯枯燥的生活需要調劑。這時候蹦出的寫作念頭成了盧宇光的寄托,他開始将眼睛看到的、心裡有感觸的内容揮灑于紙上,一氣呵成再慢慢修改。
漸漸地,人們能在《人民海軍》報“水兵”副刊的版面看見他的名字,接着越來越多篇文稿刊登,盧宇光成了雪山上、海岸邊的“文人”。
他擅于在平淡生活中發現人性美好的一面,還能用筆和文字将其富有文采地描述。
連隊裡有位老班長,表現優秀人又好,可就是找不到女朋友。就算家裡為他介紹了不少好姑娘,他也因放心不下來你對而白白錯過。
終于有一天,一個了解邊防戰士的姑娘登上雪山,給了班長一個家。感人的故事讓盧宇光備受觸動。
沒多久,以這位姑娘為原型而寫就的《站長夫人》發表了。從此盧宇光也就再沒有丢下過筆杆子。
堅定且認真深耕于某一領域的人,總會慢慢散發出光。漸漸嶄露頭角的盧宇光從一個小兵升任到了幹部,後來離開那座春天化雪後會開滿金達萊的雪山。
他進入了上司機關内,成為了一名新聞幹事,主要報道具有警示性的新聞内容。
新聞、記者不分家。做了新聞内容的盧宇光漸漸對記者的工作感了興趣,但當時他還是一位撰寫人。
1987年,将部隊當作第二個家的盧宇光退伍轉業。回到家鄉的男人進入了浙江人民廣播電台工作。還在試用期中,他就出了名。
當時浙江多地遭遇暴雨的“襲擊”,防洪工作正在展開。為了跟進險情的實時情況,盧宇光便和同僚成立了小組,分别與一線人員對接。
可電話打了不少個,真正接通的卻隻有兩個防洪值班處。如此大唱“空城計”的情況第二天便見了報,進而使抗洪形勢令人擔憂的局面得到改善。也是這次事件,盧宇光真正在廣播電台裡紮下了根。
時間飛快走過近7年,在機關安安穩穩度日的盧宇光想安穩了,他想起了曾今的記者夢。毫不猶豫間他辭去了工作,帶上簡單的行李走出國門,來到了萬裡之外的莫斯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6">戰地記者被傘兵所救,為報恩組建家庭</h1>
1994年前後的俄羅斯是并不安全。趁機自立門戶的車臣引發起了一場令世界側目的大戰。
受前蘇聯、自身軍隊和經濟的影響,為了不讓本國經受更大的破壞,俄羅斯簽署協定,先行叫停。
盧宇光就是這時候踏上莫斯科的土地,并短期内在當地參與創辦了《華人報》,主要以文字和時評的形式為當地華人提供資訊,言明各方面現狀。
整體經濟形勢不理想時,一份報紙都沒有人買。《華人報》的發行量很少,收益更是慘淡。
雖沒掙到什麼錢,好在盧宇光積累到了金錢買不到的充足經驗,随後進入到俄羅斯東方電台工作。
3年的時間,盧宇光在艱難歲月裡進步神速,而休整了3年的俄羅斯恢複了些元氣,對準車臣發起了沖鋒。
說到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應該繞不開在死神身邊打轉,隻為将資訊公布的戰地記者。
一直在等待機會的盧宇光多次向上級申請,最終獲得了深入腹地,在一線進行實時記錄、報道的機會,而之前子牙童趣提到的與傘兵以及家庭的故事,也是由此拉開帷幕。
因為早年有着參軍的經曆,盧宇光适應地很好。雖說戰場上不會有誰針對戰地記者打擊,但炮火無情,誰又能保證他們的絕對安全呢?
在參加俄羅斯解放車臣首城格羅茲尼的時候,盧宇光所乘的車輛進入了高壓區,一聲巨響後,負責保護他的傘兵以身軀築起了屏障,擋住了死神的腳部。
作為軍人的年輕士兵不辱使命,他完美完成了上級指派的任務,即使是以生命為代價。
可作為剛結婚不到兩年的丈夫,有個一歲孩子的父親,他的離開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心中懷有牽挂,在離去前,傘兵将自己的妻子與孩子托付給了盧宇光,希望他能夠對其有所照顧。
忍着悲痛,盧宇光做完了接下來的所有工作,他心中一直記挂着那個給了他新生的年輕人的囑托。感恩之情與心頭的責任,讓他一回到城市便開始輾轉打聽,找到了恩人的遺孀。
在一段時間的接觸與溝通下,兩人逐漸了解。想着長久照顧與接觸會引來他人的非議,但如果少見面隻給錢,盧宇光又怕對方會遇到突發事件,如果搭救不及,他将後悔莫及。
于是在征求了對方的意見後,兩人在俄羅斯結婚。盧宇光十分照顧妻子的生活,也将恩人的孩子視如己出,盡心栽培。
後來這個因感恩而組建的家庭迎來小女兒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幸福美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7">為工作盡瘁的人也扮演好父親的角色</h1>
婚後的盧宇光的确顧了家,但也沒有放棄熱愛的工作。2002年,“三天連升三級”的情況在盧宇光身上上演。
當時莫斯科發生了一起人質危機事件。願意前往報道的他向鳳凰衛視接連發報,而想拿到首發消息的鳳凰衛視當即也聘他為特約記者,為一線現場解說。
這可真是一個大考驗,演播廳裡的主持人不了解當地情況,無法具體叙述時,就會将畫面切至現場,讓盧宇光“滔滔不絕”。
不能假裝“卡頓”,即使有時沒有進展,盧宇光也要做到毫不冷場。
極好的應變能力與策劃那桌冷靜的報道,讓他第二天出現在電視螢幕裡時,名頭就變成了鳳凰衛視駐莫斯科記者。
接連報道超過30個小時,鐵打的男人暈倒了,第三天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他成了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
可做好了工作,家庭方面卻出了問題。
畢竟不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盧宇光與妻子之間始終存在着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再加上後來妻子開始無節制地酗酒,并拒絕交流,最終兩人和平離婚。
盧宇光的兩個孩子均是俄羅斯籍,離婚後恩人的孩子跟随他在來到中國,在哈爾濱大學讀書,女兒則進入雲南大學學習。
這兩個孩子和他們崇拜的父親一樣,現在也奔赴在一線,成了勇敢的戰地記者。而盧宇光至今也沒有再婚,他一直負責着前妻的生活直到現在。
從軍人到記者,再到丈夫、父親,盧宇光在每個身份裡轉換。
有人說他娶了恩人妻子的做法讓人費解,但考慮到流言與不能及時幫扶時的後果,似乎兩人組建新的家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為一名優秀的戰地記者,盧宇光是成功的,那麼在家庭角色扮演裡,你認為他是否合格呢?你怎樣看待他的選擇?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并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将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END--
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