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億年前有孔蟲亮相市博物館 濱州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五億年前有孔蟲亮相市博物館 濱州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11月26日,《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将在市博物館開展。25日上午,市博物館一樓展廳内已經布展完成,一個個展櫃内擺放着精緻細小的展品,這些小展品肉眼無法看清其形态,每一個小展品都配有一個放大鏡,而放大百倍之後也僅僅有豆粒大小,這些小展品就是來自五億年前的有孔蟲。

五億年前有孔蟲亮相市博物館 濱州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本次展覽是山東博物館、濱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院士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為基礎推出的展覽,展覽共分為蔚藍大海、認識有孔蟲、海洋之心和大海裡的“小巨人”四個單元。“這次展覽,一是向市民進行海洋知識科普,一是我省正在着力打造海洋強省,海洋展覽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濱州博物館從業人員介紹。

五億年前有孔蟲亮相市博物館 濱州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有孔蟲是有殼或無殼的單細胞動物,由一團原生質構成,隸屬于原生生物界粒網蟲門有孔蟲綱。有孔蟲自寒武紀至今已有5億多年的曆史,已知化石種類有4萬餘種,現生種類有6千餘種,絕大多數為海生種類,營底栖或浮遊生活,因其殼表或殼口上有一個或多個開孔,不同房室間隔壁上常具孔,是以得名有孔蟲。

有孔蟲單一成體細胞最小的僅0.02mm,最大的可達110mm,是原生動物中個體最大、種類最多的類群。作為古、今海洋環境的優越訓示生物,有孔蟲被廣泛應用于古海洋學、生物地層學和古氣候學等科研領域,被稱作“大海裡的小巨人”。

如何将平均大小隻有1毫米的有孔蟲呈現給觀衆是一道難題。山東博物館邀請相關專家一起攻堅克難,從掃描電鏡到超景深顯微技術再到顯微攝影逐一嘗試,力求科學與藝術的完美集合。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守儀将一個個原本隻在顯微鏡下才看得清的有孔蟲,雕刻成如今有的像貝殼、有的像陶罐、有的像哨子、有的像花環,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衆眼前,成為如今人們看得見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遊紀念品和大型雕塑。

《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展出有孔蟲标本100餘件、标本放大模型近40件、圖版100餘幅,多角度展示有孔蟲的藝術之美、多樣性、适應性及其殼體所訓示的環境意義。通過展覽觀衆可認識、了解“陌生的”有孔蟲,在欣賞有孔蟲之美、感歎造化神奇的同時,強化海洋意識和科學意識。

展覽期間,市民可持身份證免費進館觀展,濱州博物館開館時間為每日9:00至17:00(周六、周日正常開館,周一閉館)。

五億年前有孔蟲亮相市博物館 濱州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