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菜、蘿蔔、甘藍、芥藍等在生長過程中有一種蟲害危害非常大,困擾菜農,影響蔬菜品質和産量,它就是黃曲條跳甲。黃曲條跳甲幼蟲和成蟲分别在土中根系及地上植株為害,成蟲繁殖能力強,世代重疊嚴重,且成蟲具有跳躍、遷移危害性,極難防治。

<h1>1、黃曲條跳甲的危害特點</h1>
成蟲活潑善跳,遇驚動即跳躍逃避,多栖息在葉背、根部及土縫中,在上午8-10點、下午4-6點取食活動較頻繁,常在兩菜葉接觸處、菜心内或貼地菜葉背面取食,造成葉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後隻剩葉脈,甚至死亡,濕度大的田塊發生重。
成蟲多晴天産量,卵産于作物根系周圍3厘米以内的土壤中,卵孵化時,要求相對濕度80%以上。
幼蟲孵化後沿須根向主根剝食根的表皮,形成不規則條狀疤痕,也可咬斷側根,使植株葉片發黃萎焉,甚至引起腐爛緻軟腐病傳播。
發生趨勢:一般華北地區一年發生4-5代,華南地區7-8代,長江以北,成蟲在枯枝落葉、雜草叢或土縫中越冬;長江以南地區,無明顯越冬現象。黃曲條跳甲适溫在21-27℃,低于18℃或高于28℃,成蟲活動少。發生危害每年有春夏和秋季兩個高峰,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是第一個高峰,6-8月因溫度高,發生較輕,在9月中旬後因溫度下降再次出現危害高峰。
<h1>2、綜合防治措施</h1>
(1)化學藥劑防治
幼蟲防治:幼蟲生活在土壤中,更難防治,幼蟲的防治适期在成蟲高峰後13-16天,用40%氯蟲·噻蟲嗪灌根。也可用70%噻蟲嗪種衣劑包衣處理。
成蟲防治:選用阿維菌素、氯蟲·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參堿等藥劑,在早上成蟲剛出土或下午5-6點用藥防治,若在成蟲潛伏或活躍期間噴農藥,防效較差。
(2)誘殺成蟲
黃曲條跳甲成蟲具有趨光性和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可在田間懸挂黃闆誘集黃曲條跳甲、小菜蛾等害蟲,一般每畝設定20-30塊,隔一個星期左右更換1次。在寄主作物種植内區間隔70-80米的距離安裝振頻式殺蟲燈,開燈時間5月初至10月下旬,在離光源10米内注意做好防控。
(3)農業防治
(1)灌溉條件好的田塊,灌水滅幼蟲。
(2)黃曲條跳甲偏嗜十字花科蔬菜,與其它科蔬菜輪作則危害輕。
(3)在前茬蔬菜尤其是喜食寄主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雜草;在種植前提高5-7天翻曬土壤或用白石灰撒田,降低蟲口基數。
綜上,在實踐生産上,針對黃曲條跳甲的生活習性及危害特點,應采取以黃闆、殺蟲燈誘殺+化學藥劑灌根滅幼蟲及噴霧治成蟲+清園灌水滅蟲、輪作等綠色防控措施,以便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蔬菜生産的安全性。
#谷豐計劃# 圖檔取自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系删除!雲衆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