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陳璐)8月3日下午,農業農村部公布推廣11個水産新品種,該批新品種于去年申報,經由全國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1個新品種均達到審定技術規範的要求。
此次公布推廣的11個新品種,分别是虹鳟“水科1号”、禾花鯉“乳源1号”、翹嘴鳜“廣清1号”、建鯉2号、半滑舌鳎“鳎優1号”、三角帆蚌“申浙3号”、菲律賓蛤仔“斑馬蛤2号”、皺紋盤鮑“尋山1号”、文蛤“科浙2号、海帶“中寶1号”、全雌翹嘴鳜“鼎鳜1号”。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表示,此批新品種相比于類似品種,都具備一定優勢經濟性狀。
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門已累計釋出240個水産新品種。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表示,水産新品種從培育到推廣的過程長短不一,水産養殖物種的生長周期要依據性成熟年齡而定,“不過,培育形成品種至少都需要選育四個世代,并經過兩個生産周期的生産性對比實驗才能夠申請審定,是以在培育新品種上的投入不管是資金還是時間精力都是很大的。”
北京市水産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認為,水産新品種是科技創新的結晶,能夠提高水産養殖效率,要因地制宜地推廣和使用,能夠提高養殖場戶的效益。“特别是,在未來更加有限的土地和水面條件下,研發新品種、提高品種的生産性能,是水産相關技術人員保障水産養殖産品有效供給的必要手段。”
新京報見習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