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學"原理及其在"四個行業"中的應用 21

作者:何懼風流

溫泉遐想 21

這個世界上沒有适合所有人的系統。同樣,一個地理群體的人,也有一個地理習俗。從長遠來看,一個地區的習俗會随着該地地質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特定習俗環境中的一些人可能由于自身内部基因或其他方面的變化而無法适應習俗或對習俗産生變異影響。

旅遊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因為它不是以生産和消費的快速循環的形式運作,而是必須以維持開始的傳統和對傳統的了解的方式運作。一個以自然古樸發展為特征的旅遊場所,如果是大規模修建高速公路和修建橋梁,那麼它就已經失去了自己作為旅遊産業源泉的原有特色。一個騎着牛車徒步翻山的人和一個開着跑車穿過同一座山的人,從來不會産生完全相同的視角和想法。自從牛車成為跑車以來,習俗發生了變化,傳統必然會追随跑車的塵埃。

不同的地區必須有不同的人,但是,同一地區會有不同的人。在同一地區,甚至在同一文明形式中,都會有不同的人。一種文明可能表現為生産率提高的結果,但是,生産率的提高并不代表更高的文化模式。我們始終把農村看作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把城市看成是繁榮發展的代名詞,因為我們不懂得農村生産方式,城市生産方式隻是人類學習的兩種方式的特征。

在農村,沒有人知道杠杆的原理,然後知道當兩個人扛着重物,重物靠近誰,那個人會吃得更重。在一個城市裡,一個沒有代碼及其理論架構的人沒有辦法編寫任何有用的程式。這是基于實踐和理論邏輯的兩種生活方式,工作和學習。沒有比另一個更好的方法了,它們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随着一個人認識世界的第一刻而存在。

到目前為止,人類經曆了兩種形式的文明,一種是農業文明,另一種是工業文明。我們不可能把狩獵和遊牧作為文明的形式,因為文明是被文明定義為衡量社會物質産出的尺度。狩獵和遊牧民族的産量與普通動物的産量完全相同。狩獵部落和一般的捕食者生産完全相同的物種,遊牧民族的生産關系并不比奴隸蟻高。是以,很難将狩獵和遊牧民族的産出劃分為單一的文明形式。

庸俗的學者喜歡認為農業文明高于先前原始部落的文明形式,然後工業文明高于農業文明形式。這種文明教條忘記了,無論文明的形式如何,階級的出現都會随之而來。農業文明伴随着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工業文明伴随着資産階級和勞工階級。農業文明中的農民不僅屬于少數,而且他們的産量和發展也受到限制,伴随着對整個農業文明的剝削。在工業文明中,辦公樓中所謂的"白領",隻要是資本家所用,使用資本家提供的勞動工具,其勞動模式雖然不同于工廠裡的"藍領",但社會上仍然定位為勞工階級,從本質上講,是被雇用的。勞動的性質與勞動中使用人體的哪些部位無關。

在勞動中使用人體的特定部位僅與工作能力有關。一個人可以失去食指和中指導緻勞動能力不足,也因為受教育程度和具有不同的勞動能力,但勞動的本質不是勞動能力。勞動的性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而不是由人體部位決定的。經濟學不是生理學。

當階級以文明的形式出現時,就決定了文明的形式不能解釋一個社會的文化水準或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在文明形式中,可能存在極低的文化水準或極其卑鄙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