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腦與健康科技産業大會(B30大會)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圓滿落幕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10月26日至27日,全國首屆腦與健康科技産業大會(以下簡稱“B30”大會)在深圳市光明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深理工”)明珠校區圓滿落幕。大會聚集“科技+資本+産業”的行業翹楚,針對腦科學、腦技術、腦健康、腦智能、腦疾病與腦康複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産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及産業生态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研讨。

本次大會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主辦,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深圳深腦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共同承辦,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突觸與可塑性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理學會自主神經專業委員會為協辦機關。
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候選人姚高科,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出席大會并緻辭。廣東省科技廳、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光明區相關上司出席活動。
本次B30大會線下共吸引近300人參與,線上直播觀看人次(兩日累計)突破140餘萬(深圳商報直播平台資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個時代動作:光明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正式落地光明
作為腦與健康産業的創新源泉與創新服務平台,基于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腦所”)建設的光明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腦創中心”)在會上正式揭牌。“腦創中心”是由光明區政府和深圳先進院聯合共建,項目總投資超1億元,提供孵化空間超1萬平方米。腦創中心以“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為出發點,圍繞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領域産業轉化的關鍵痛點,建設全國首個腦科學産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立足大灣區并輻射全國,打造“沿途下蛋+聚集效應”的産業發展生态。
為全力支援發展腦與健康産業技術,本次大會進行了“光明科學城腦與類腦智能産業園”簽約儀式,根據工作部署,将與招商局合作,在光明建設光明腦與類腦智能産業園(招商局基地),用于支撐在腦創中心的初創技術團隊中後期的發展。此外,為把國内外一流的在精神健康領域的技術團隊引到深圳引入光明落地,能夠在未來為精神心理健康這個産業來培養一批具備行業标杆效應的獨角獸企業,深圳先進院腦所和弈投計劃合作的“弈投心理健康技術實驗室”也在B30大會上揭牌。
一場思想碰撞:大咖共話腦與健康産業新未來
為厘清産業發展邏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孵化體系,大會邀請了著名科技企業家、投資機構投資人,以及來自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和加拿大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專家。他們深度聚焦腦科學前沿,圍繞“睡眠産業經濟、精神心理健康、腦機融合智能、腦病新藥研發、腦病早診優治、基因治療技術”六大領域民生需求、未來技術與産業發展趨勢輸出核心價值觀點,為腦與健康産業快速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著名科技企業家、知名投資人龔虹嘉表示,“中國正在逐漸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腦科學,腦健康,腦智能,腦康複,腦疾病等領域的前沿突破正在醞釀着巨大的産業變革; 也将對腦疾病早診優治與康複新技術,腦機融合智能新技術未來應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此次光明B30腦與健康科技産業大會聚集了一批國内衆多投資機構,腦科學家,臨床醫生,看到大家的這種熱情,也感受到了這個領域的投資風口正在撲面而來。非常期待伴随這個領域一起壯大。”
作為專家學者代表,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馮國平帶來主題演講《Advancing Precision Medicine to Mental Health》,他分享道,“大腦疾病是人類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基因組測序、基因編輯、單細胞測序以及光遺傳學等技術的出現,對于大腦疾病的研究和藥物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現在是投資腦疾病的最好時機,雖然現在是早期,但是有很多腦疾病的機理研究都可以轉化成治療的靶點和藥物開發的方法。”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玉田以《Bench to Bed - Can We Cross the Valley of Death?》為題,帶來主題演講。就如何跨過腦科學“從基礎到臨床”的鴻溝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是要建立科學家和醫生的研究團隊;二是要找到正确的可靠靶點;三是要選擇最佳的藥物;四是要進行正确的臨床設計實驗。”
同寫意新藥英才俱樂部榮譽理事長朱迅認為:“腦疾病治療領域擁有廣闊的前景,但是成功率非常低。主要由于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沒有定論,臨床方案的設計較為困難,伴随着新的研究進展和技術手段,這個領域後續一定會有一個更加快速的發展。”
深耕大健康賽道的複星創富作為本次大會戰略合作方,将與腦所融合産業與投資共同發展,加速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複星創富聯席總裁、複星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融資事業部總裁陳欣在大會上表示,“複星創富通過複星強大的全球産業體系和在醫療大健康優勢産業的布局,定期追蹤大量創業企業程序,并挖掘當下和未來優秀的子賽道。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複星的産業特征是圍繞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核心訴求,打造了一個貫穿家庭全生命周期的産業生态,要實作這樣的目标,腦科學、腦疾病康複、腦健康包括精神健康是必不可少,複星将在未來加大對該領域的關注!
擁有産業背景的複星創富團隊更能把握企業需求,實作已投企業與複星體系的業務協同和上下遊合作,亦有能力借助過往國際化投資的實操經驗,積極地将科研成果、前沿技術和高成長性項目進行産業化落地。我們将跟包括腦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在内的深圳先進院保持密切的溝通,希望将來在産、學、研、資上能有非常好的合作機會。”
作為腦與健康産業發展的長期觀察者,知名投資機構同創偉業創始合夥人黃荔談道,“從整個社會現狀來看,急需腦科學發展到腦産業,進而減少醫療負擔,增進人類福祉。沿着這一核心路徑,我們将重點投資方向集中在認識腦、保護腦、模拟腦三大領域,并期待能在第一時間與更多的創新型科學家、醫生和創業者進行對接,推動腦與健康産業快速向前發展。”
分享投資合夥人黃反之在其主題演講《雙輪驅動下的醫療健康投資新趨勢 》中指出:“醫療投資通常可以概括為四大邏輯:精準醫療、進口替代、科技進步、消費更新。未來精準醫療和消費更新将帶來更大的機會。
精準醫療的核心是各生物組學的共同發展,更側重于創新技術和産品;而消費更新催生了各種新興醫療服務,驅動力來自于三新:新人群、新需求、新場景。
投資政策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如何選擇細分領域,因為醫療的賽道非常寬泛,光是器械都有成千上萬種,如果我們什麼都投,看起來投的都是醫療,但中間可能缺乏一個主線的貫穿,導緻形似神不似。腦科學與健康産業相結合的領域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的投資新藍海”。
FreesFund峰瑞資本合夥人馬睿對腦科學産業進行了一番解讀,“腦科學技術領域投資正當其時:第一,老齡化非常嚴重;第二,前沿生物技術的進展提供了新工具;第三,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未來5-10年,腦科學研究新工具将帶來腦疾病治療的新靶點、新方式,以及更精準的分析診斷方法,這些都是未來最大的機會。”
大會期間,腦科學領域學術專家,國内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以及國内知名醫療機構神經内外科、精神心理科專家,分别以“腦科學·腦産業——科學家與企業家共話腦未來”、“‘縱深産學研’打造世界領先的腦科學科研基地”、“‘臨床•科研•轉化’聚焦腦科學臨床難題,探讨全球産業發展新趨勢”為主題,進行了三場圓桌論壇,深入淺出的分析目前腦科學發展态勢,深度聚焦行業痛點,從“産-學-研-用-資”融合的角度出發,探讨如何把源頭技術轉移到市場,進而解決臨床市場和群眾的訴求問題,共話腦與健康産業新未來。
在談到資方如何推動科技進步,IDG創新投資研究院總經理傅文波深有體會: “IDG資本可以說是中國腦科學領域非常早期和長期的支援與陪伴者。早在十年前,我們就開始通過公益捐贈支援清華、北大和北師大的腦科學前沿基礎研究。腦科學一直被視為人類了解自然界現象和自身的‘終極疆域’,它的‘基礎研究’推進往往需要極大的耐心,要在漫長周期的投入中耐得住寂寞,卻是産學研結合的根本基礎。這與IDG資本堅持創造長期社會價值的原則不謀而合。未來,我們會繼續通過公益等形式,助力腦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我們也很榮幸見證了其逐漸從基礎研究到工程上的轉化應用方面的曙光,也會對其進行更多産學研領域的支援和探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王檸從醫生做研究的視角诠釋了如何做原始的創新,“7000多種遺傳罕見病中,有4000多種和神經系統相關。作為專注遺傳罕見病的臨床醫生,我們有很多例子證明,通過比較罕見人群和隊列人群發現的新的基因位點,是藥物研發的重要對象,基于這些位點開發的基因治療藥物往往在重大疾病治療上能夠收到良好效果。醫生、科學家和投資方一起共同來做,是目前搶占制高點的非常好的途徑,而深圳應該是國内投資最好的一個環境。”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卓敏表示,為期兩天的大會充分展示了腦與健康科技的“光明”未來,腦電技術分析、腦疾病數字診療、腦機融合技術以及新型藥物研發等産業化項目路演精彩紛呈,希望有更多腦科學原創研究成果和有遠見的投資人能夠形成集聚,碰撞火花。
據統計,本次大會共釋出15份特邀報告,舉行了3場圓桌論壇,從不同的視角對腦與健康各個産業鍊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一種創新形式:30家投資機構與30個創新項目的“面對面交流”
“B30大會”是我國腦與健康領域首次規模盛大、覆寫面廣、科技、産業與資本界共同融合、參與度極高的綜合性會議,旨在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光明區政府共同支援的“光明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為着力點,深度探索在光明科學城打造“Science-Hub-Ventures”全方位孵化體系,即“科學+資源共享+資本”深度融合,創新、創業、創投“三創合一”的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新模式。
站在這一落腳點,本次大會邀請并吸引了包括(按照首字母順序排列):百榕資本、薄荷天使基金、保利資本、北高峰資本、碧桂園創投、丹麓資本、德頌投資、東方富海、分享投資、FreesFund峰瑞資本、複容投資、複星創富、高科新浚、高瓴資本、共建創投、廣田集團、廣州富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核融資本、弘晖資本、紅杉資本、洪泰基金、華創資本、華大基因-奇迹之光創投基金、華蓋南方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華興資本、IDG創新投資研究院、佳銀基金醫藥、科發資本、誇克資本、蘭西資本、藍馳創投、藍海資本、容韬資本、商弈投資、上海杭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正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區引導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富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天使母基金、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盛趣資本、泰達投資、湯臣倍健、陶門創投、提貝資本、天超資本、同創偉業、萬物資本、偉石資本、五源資本、仙瞳資本、杏澤資本、禹成投資、元生創投、至臨資本、中科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基金、中投中财基金、中信證券、中信資本、紫牛基金在内的63家國内知名投資機構,并與前期遴選出的30家腦科學、腦技術、腦健康、腦智能、腦疾病與腦康複科技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或創新技術團隊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探索産業化的未來。
腦所所長、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院長,同時也是此次B30大會組織團隊的負責人王立平表示,“各類腦疾病造成的國家醫療負擔日益加重,人工智能,大資料技術的興起與日益廣泛應用,均期待着腦科學,腦技術,腦智能,腦健康,腦疾病與腦康複領域的源頭突破。大腦的複雜性,決定了擁有該領域核心技術的産業團隊需要專業的腦科學技術團隊和平台持續的支撐,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掉入“死亡谷”的機率,加快技術與産品的疊代周期,最大程度實作創新驅動發展。未來産業發展的布局,逐漸更加依賴具有源頭創新能力的團隊與共享技術和裝置的載體。光明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就是定位在Science Hub Ventures 體系與機制的建立,強化“創新,創業,創投,三創合一,融合發展”的創新動力。此次深圳光明B30腦與健康科技産業大會,聚集了60多家國内頭部資本和全國多個城市的腦産業領域的産業技術團隊。B30大會未來将努力搭建腦科技,生命健康,智能科技等領域“科技+創新資源共享+資本”,融合共生的新模式,服務國家科技自主創新發展,服務中國新經濟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