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豪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一經出版就引起了轟動,直至今日,依然擁有廣大的讀者和擁趸。

故事講述了在法國複辟時期,一個叫埃德蒙·鄧戴斯的馬賽水手被陷害,在監獄中關押了14年後,逃出監獄向陷害他的人報仇的故事。
埃德蒙·鄧戴斯有恩報恩、有仇必報的故事看得人熱血沸騰,當一個個仇家在鄧戴斯精心設計的複仇計劃中被制裁,确實如同當下的爽文一樣,讓人大呼過瘾。
7、80年代上譯廠譯制的《基督山恩仇記》更是在中國刮起過一陣基督山熱潮,至今仍然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
這幾天翻看舊書,才知道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是有藍本的,取材于一個叫畢舍的人根據巴黎警察局檔案整理的一本曆史著作。而這些檔案材料和大仲馬的小說相比,則更加暗黑。
檔案記錄的時間是在拿破侖當政的年代,主人公叫——佛朗索瓦·畢克,是一個尼姆的窮鞋匠,和現代的普通人一樣是一個“新巴黎人”,他在人生地不熟的巴黎艱辛的讨着生活,但是再艱辛的人也免不了會有幾個同鄉,畢克也一樣。有一天他去會一個叫馬基耶·盧皮安的同鄉——為了行文友善,我們暫且稱畢克為“小畢”,盧皮安為“盧騙”。
這個盧騙在巴黎開了一家尼姆風味小餐館,兩個人就在餐館裡推杯換盞地聊起天來,在閑談中小畢告訴盧騙他馬上要結婚了,新娘叫馬爾賈莉塔·維格(小美),而且這個小美不但人長得美,嫁妝還多。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眼看同鄉小畢馬上要交好運,盧騙心中卻在問候小畢的祖宗十九代。出于對小美的仰慕和對小畢的嫉妒,盧騙找了另三個老鄉在一起籌劃如何懲罰小畢。雖然有個叫安圖安·阿硫的小夥子曾經提出過反對,但是盧騙還是向警察委員會告了密,不過和《基督山伯爵》裡不同,并沒有說他為拿破侖黨送信,而是說小畢是個英國間諜——一個窮鞋匠是英國間諜!英國人是多窮兇極惡把這麼個外鄉窮小子發展成間諜啊!
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告密時盧騙就謊稱小畢其實是個貴族,他秘密潛伏在巴黎。
拿破侖的警察頭子薩瓦利居然真相信了,他下令将小畢投入了監獄。小畢的未婚妻小美和父母則四處打聽他的下落,但始終沒有消息,這個人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是以大仲馬把鄧戴斯寫去了令人恐怖的“伊夫堡監獄”)
《基督山伯爵》裡鄧戴斯在伊夫堡被關了14年,現實中小畢被關了7年,和小說中一樣,小畢也遇到了一個米蘭主教,留給他一筆存在外國銀行的巨款和一批珍藏起來的黃金寶石。這位慷慨而富有的主教其實是一位戰鬥在秘密戰前線的——間諜。
1814年,拿破侖倒台,小畢——該改名叫老畢了——出獄了,他才34歲,卻飽經了苦難,盛世美顔已變成了白發蒼蒼。
出獄後老畢先到意大利和荷蘭繼承了财産,然後開始了他的“恩仇記”。
他開始探尋自己被捕的原因。在他打探出的所有線索中最讓他難過的是未婚妻小美在苦苦等待了他2年後,接受了盧騙的求婚。
老畢的複仇從那個提出過異議的阿琉開始。他化妝成一個意大利神父,找到阿琉,拿出一顆寶石,說受朋友的委托了解一些關于小畢吃官司的事情,如果阿琉能提供線索,這塊寶石就歸他。(這和基督山伯爵中小客棧那段情節幾乎一模一樣)。
阿琉貪财,就将當時的情況包括盧騙以及另外兩個同夥的名字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畢,進而得到了那顆寶石。
和原著不同的是阿琉将寶石以6萬法郎賣給了珠寶商,又聽說珠寶商将寶石以高出一倍的價格轉賣掉了後,在老婆的唆使下居然殺害了珠寶商,搶走了珠寶商的錢财,之後,這對賊夫婦逃離了法國,隐姓埋名躲了起來,
而老畢則找到了發了财的盧騙,并在盧騙開的大飯店裡當跑堂。據說别人都認不出他的相貌,唯有盧騙的老婆——小美覺得他臉熟,但是終究因為7年牢獄之災使得容顔變化太大,而沒能認出他來。
随後,巴黎出現了一個連環殺手,兩個當年和盧騙密謀陷害老畢的同夥被人捅死,而且警察還在留在屍體中的匕首上發現刻着“1”、“2”兩個數字。
難不成還會有“3”“4”“5”受害者嗎?警察一籌莫展。
而盧騙家裡也是厄運連連,先是盧騙的女兒受到了某個自稱侯爵的人勾引,在婚禮上,卻發現這個所謂的侯爵其實是個在逃的苦役犯(就像《悲慘世界》中的讓阿讓一樣,應該關在牢船上做苦役的那種人);接着是大飯店被燒;然後是盧騙的兒子卷入盜竊活動被判處20年牢獄;最後小美因憂愁而死。
多重打擊令盧騙精神恍惚,在一片幽暗的林蔭道上,他遇到了前來複仇的老畢。
終于,老畢将刻着“3”的匕首刺進了盧騙的心髒,完成了他的複仇!
可是,檔案還未完,就在老畢準備離開作案現場時,有一條黑影卻撲倒了他,用繩子捆住了他,用手帕堵住了他的嘴,将他帶到一個黑漆漆的地窖。
這個人居然是隐姓埋名的——阿琉,他才是終極大Boss。
後面的情節在《基督山伯爵》中也出現過,是基督山對付富商唐格拉爾的,但是現實卻是阿琉在對付老畢。阿琉用饑餓、幹渴、羞辱來對付老畢,老畢每吃一片面包、喝一口水,阿琉都要老畢支付上萬的法郎,阿琉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巧取對方的身家,但是老畢拒絕了,最後被逼瘋了,阿琉不得不殺死了老畢,自己則逃亡英國。
1828年,阿琉臨死之際向神父做了忏悔,将這一切供認了出來,并在這份可怕的認罪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份檔案最終送達巴黎警察局的檔案館,由畢舍整理成一份曆史著作,成了大仲馬撰寫《基督山伯爵》的素材。
在大仲馬的書中,老畢的醜惡被改寫成公正、正義的複仇者,并最終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