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為高棉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中新社金邊10月30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中方鼓勵企業與柬方繼續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幫助推動産業結構優化更新,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攜手共建世界經濟均衡、綠色、可持續複蘇。”中國駐高棉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邬國權3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回應中資電力企業助力當地能源轉型問題時這樣說道。

自2007年以來,高棉政府為解決電力供應短缺局面,積極實施“電力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動電力建設,自主供電率顯著提升。中資企業積極參與助力高棉電力發展,涉及發電、輸配電、電力施工等多個領域,橫跨火電、水電、太陽能等多種電站建設。

中國為高棉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資料圖:高棉金邊鑽石島附近林立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不久前,中國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并将大力支援開發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2019年4月,“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系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高棉是夥伴關系成員國之一。觀察人士指出,作為高棉的好鄰居、好兄弟、好朋友、好夥伴,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标,将為高棉清潔能源發展帶來新機遇,為高棉疫後經濟複蘇提供“綠色動力”。

中方的最新表态傳遞了積極信号,為擔憂高棉能源結構的人們帶來信心。近日,一直倡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實驗室(Energy Lab)高棉國家主管布裡奇特以《中國的“去煤”宣示能否淨化高棉》為題在《金邊郵報》發文。她的答案是“能”,并指出,中國将推動高棉能源的綠色轉型。

“包括達岱水電站、甘再水電站、俄勒賽下遊水電站、桑河二級水電站、金邊-菩薩-馬德望輸變電工程在内的一系列中資企業建設的電力項目,為高棉提供優質電力能源,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邬國權說。

以水電為例,高棉水資源豐富,水電蘊藏量約1000萬千瓦,目前已建及在建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73.3萬千瓦,約占總蘊藏量的17.3%,水電資源可開發潛能巨大。

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投資的達岱水電站。該水電站距高棉首都金邊261公裡,位于高棉西部的豆蔻山脈西南側國公省境内的達岱河上。

據高棉達岱水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文勝介紹,達岱水電站以BOT(建設-經營-轉讓)方式建設和營運。達岱水庫總庫容4.04億m3,調節庫容3.22億m3,具備部分年調節能力。2014年8月13日達岱水電站1号機組完成調試并一次成功并網發電。截至目前,達岱水電站累計上網電量超過69億kWh,累計安全生産2600多天。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重創高棉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達岱水電站打好複工複産攻堅戰,2020年12月,作為疫情之年實作超額發電的電站,達岱水電被高棉國家電力公司特别授予“發電卓越獎”。

高棉首相洪森對項目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達岱水電項目不但有利于防洪,還提供就業機遇與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增加高棉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安全,以及降低電價,對高棉社會發展和經濟全面發展與消除貧困起着重要作用。

根據高棉中國商會電力企業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資企業在柬建成投産10座水電站、1座火電站和2座重油電站,裝機總量在柬全國裝機總量的占比超70%,中資各電站2020年上網電量的占比達80.3%。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華電、中國華能、國機集團等已經在高棉投資傳統能源項目的中國公司,具有強大的新能源項目投資建設營運能力,這些中資企業的身影也将活躍在高棉未來相關項目建設中。

“過去15年間,柬經濟年均增速約7%,同期電力需求增長達到經濟增速兩到三倍。能源短缺成為柬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挑戰,中資企業的投資建設大大緩解了柬能源短缺困境,也為高棉疫後經濟複蘇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棉電力公司發電部副部長傑比塞評價說,在高棉未來新能源發展道路上,中國角色仍将舉足輕重。(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