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山理論:父母得透過水面窺見冰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晚飯後,女兒和平常一樣坐在了鋼琴前,開始彈奏老師教的新曲子。為了培養女兒全面發展,她四歲時我幫她報了一個鋼琴班,如今已經學了一年多,成效當然顯而易見。

我正在廚房洗碗,突然聽見鋼琴聲停了,我看到女兒生氣的把琴譜扔到了一邊,然後自己趴在鋼琴上哭了起來。她對我說如果彈不好,老師肯定會說她的,我安慰她說,現在老師教的越來越難了,一時記不住也是正常的,你要是擔心,我就跟老師說你已經很努力了。

沒想到女兒竟然對我大叫起來:不準跟老師說,你才笨呢!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是說錯了什麼,才會讓孩子的情緒失控。不過到底是錯在哪裡呢?

冰山理論:父母得透過水面窺見冰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h1>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h1>

1、父母錯判孩子感受?了解“冰山理論”尤為重要

“冰山理論”中,浮現在水面上的是人們的行為,是以這直接決定着人們處理事情的态度。但其實在水面以下,冰山的主體卻異常龐大,包含着人們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由于父母無法直接看到,是以時常會有所忽略。

這就要求父母必須透過水面窺見冰山下的情況,這樣才能夠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孩子産生共鳴。

冰山理論:父母得透過水面窺見冰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2、面對孩子的困難,父母不可隻看到水面上的冰山

以下這些錯誤,父母切記不可犯:

父母引導孩子接受不好的自己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心疼孩子,是以會錯誤的做出否定孩子能力的行為。正如我告訴女兒樂譜本來就很難一樣,這對孩子必然不是一種鼓勵,而是間接的幫助他們逃避困難,讓他們接受不成功的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應該幫助孩子找到産生困難的原因,這其中包括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因素,隻有從本質上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才能讓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哪方面有不足,當然看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盲目的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不根據事情難易程度,而是一味的鼓勵孩子你很棒,你可以做到,這雖然能夠讓孩子增加一定的信心,但是由于父母忽視了困難本身的難度,是以很多時候憑借着孩子的能力根本無法應對,這時孩子就會産生自我懷疑,無形中有了很大的壓力。

此時父母應該和孩子處在同一頻道上,這樣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與其盲目的鼓勵孩子,不如先肯定困難的存在,然後和孩子一起制定應對困難的方法,有計劃的讓孩子一步步接近成功。

這時父母可以運用小步子原則,就是把一個大的目标分為多個小目标,這樣就會更容易實作,進而讓孩子的自信心大增,嘗到成功的滋味後會越來越努力進步。

冰山理論:父母得透過水面窺見冰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父母的眼裡總是隻看到孩子的錯誤

很多父母都有着無意識的糾錯心理,也許孩子在一件事情中大部分時候都做得很好,但是隻要出現一點點小小的瑕疵,父母就會緊盯不放。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卑之中,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進而忽略自身的閃光點。

父母此時應該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找出孩子産生不足的原因,而并不是隻盯着不足的現象本身。父母要知道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是以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畢竟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做到最好,又拿什麼去要求孩子呢?

如果父母長期看不到水面下的冰山部分,那麼這樣的忽視必然會對孩子的心理産生不良影響,即便在成年以後他們看起來都很正常,但其實在他們心中已經埋下了自我責備的種子,遇到困難往往把責任歸咎于自己身上,自然就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

隻有學會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會培養出一個真正的樂觀積極、健康快樂的好孩子。

冰山理論:父母得透過水面窺見冰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安慰,更是希望父母能夠走進他們的内心,真正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