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一束光,照亮黑夜。
近年來,奉賢黨員上司幹部始終把“我為群衆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把“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和檢驗标準,創新實施“螢火蟲”工程,号召全區黨員幹部大力弘揚“奉信、奉賢、奉獻”城市精神,像“螢火蟲”一樣,點亮夜空、凝聚力量、給人希望,以工作“辛苦指數”換來人民“幸福指數”,做到“黨有号召、我有行動,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暖一座城。
突出“人性化”,繪就“最大同心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繪出民生發展的“最大同心圓”是奉賢黨員幹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衆最關注、最迫切的問題中,奉賢區把民心工程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把民生需求轉化為增長潛力,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感受度。
區人社局在“螢火蟲”工程推進過程中,關注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低收入困難家庭等社會中迫切需要就業關懷的群體,實施“夢圓小康就業券”制度。各街鎮通過深入排摸、嚴格審查後,建立特殊困難待就業人員的資料底冊,再聯系企業明确招聘需求,精準比對崗位。其中,南橋鎮“盤活”51家企業,共推出585個崗位,所有持有就業券的人員均優先得到了錄用。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針對全區6萬家中小民營企業亟需法律領域服務時,奉賢組建了由百名律師組成的“企業法治體檢”志願團,發揮律師專業特長和實踐優勢,深入園區、企業開展走訪,瞄準企業法治需求,前移法律保護關口,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幫助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防範法律風險,化解沖突糾紛。
而針對那些注冊在奉賢,業務“離岸”的企業,奉賢還進一步聯合網際網路公司,開發出“賢城法寶”微信小程式,将法律服務資源搬上雲端,建立奉賢區律師涉企公益法律服務線上值班室,為中小企業提供實時、友善、快捷的線上法律服務,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打通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的最後一公裡。
突出“人文化”,營造“詩意的栖居”
讓人民幸福是“國之大者”。為了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和居住環境改善,奉賢區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天然的生态資源,通過“螢火蟲”工程全力打造讓群衆詩意栖居的生活“秀帶”。
奉賢新城中心的上海之魚景觀區域建成後,有市民反映景觀區域雖然很好看,但缺少便民設施,買水、上廁所、歇腳均不友善。通過前期調研、排摸群衆需求,相關部門迅速制定了項目建設方案,15座集合各項便民功能的移動驿站已沿着上海之魚湖邊陸續布點完成,大大增強了市民遊覽的體驗感。
在鄉村,區地區辦在農村地區試點推行“生态村組·和美宅基”積分制,描繪“鄉村讓城市更美、鄉村比城市更美”的美麗畫卷;區文旅局通過引入高品質展演、賽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年内舉辦100場“美麗奉賢”高品質文化演出,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建築可以閱讀、街區适合漫步、城市充滿溫度,不再是夢想。
突出“人情味”,照亮“沉默的少數”
隻要是有群眾期盼的地方,總有賢城的“螢火蟲”在發光發熱,讓“沉默的少數”也能感受到“人情味”的溫暖。
奉賢區持續實施圓夢行動,黨員幹部帶頭,市民群衆積極參與,已累計圓夢2萬餘個,使180萬人次從中受益,在全社會範圍内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持續推動老百姓家門口的“青春裡”養老社群建設,莊行鎮浦秀村、存古村,西渡街道五宅村等多處“青春裡”養老社群陸續投入使用,社群内的長者照護區、康複室、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食堂、洗衣房、公共浴室、娛樂區等功能安排一應俱全,讓一些需要專業機構護理但又不願離鄉的老人,實作了“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慣”的家門口養老願望。
未來,奉賢還将以“螢火蟲”工程為抓手,積極推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向廣度拓展,真正拿出推動實事項目的奉賢方案。
記者:孫燕
編輯:戴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