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中國新型五代隐身戰鬥機的消息傳開。從網絡上流傳的消息來看,新型隐身戰鬥機很可能源于殲-31的改進型号,并且适應彈射等功能。
不過是否确實是這一型号筆者并不确定,筆者對于背後的項目一無所知。但如果真的是以殲-31為藍本發展艦載戰鬥機,這說明的是解放軍對隐身艦載戰鬥機的需求十分迫切,這種迫切壓倒了對性能的追求。

殲-31作為中型戰鬥機,相對于殲-20戰鬥機在飛行性能、武器載荷等領域存在着先天缺陷。比如抛開具體的飛行性能不談,殲-31注定航程不如殲-20,并且武器艙也無法攜帶大型彈藥,隐身模式下打擊能力受到限制。事實上在解放軍海軍已有重型殲-15戰鬥機的情況下,搭配殲-31隐身戰鬥機在空戰性能上提升有限,而在對地打擊火力、作戰半徑上甚至可能不如殲-15。殲-31艦載版隻是提高了解放軍海軍艦載戰鬥機部隊遂行高風險任務的能力,解決的是基礎性的反隐身機對抗能力,而距離真正理想中的攻勢航空作戰還有一定差距。
從性能來說,如果對手沒有隐身飛機和成熟的反隐身作戰體系,殲-31依然是非常緻命的作戰飛機。但如果可能,擁有一款重型、遠端隐身艦載戰鬥機依然是解放軍海軍的首選。以目前解放軍海軍面對的主要作戰假想敵之一,美國海軍在打擊能力上依然極為出衆。美國海軍在航母平台性能上相對于解放軍海軍已有的001型和002型航空母艦而言依然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從載機數量和品質上顯著優越于解放軍手中的2艘航空母艦。即便中國海軍的新型003型航空母艦入列,003也最多就是與美國海軍航母性能相當,而且建造規模上也不可能達到美國11-12艘的水準。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解放軍海軍依然無法在遠洋單獨抗衡美國海軍,這點大機率是沒有什麼改變辦法的。中國在進步美國也在進步,要追上的可能性目前依然比較小。
但是中國有特殊的需求。美國是海權國家,而中國是海陸複合型國家。這意味着,中國不僅需要維護在亞洲東部的陸權,同時陸權也可以賦予海權難以獲得的優勢。中國外圍雖然被島鍊鎖住,但同樣的,中國可以依托陸地維持與外界聯絡,并且由于島鍊距離中國大陸并不遙遠,中國反而可以利用陸地火力覆寫島鍊上的島嶼以及周邊海域,在局部可以形成特定優勢。
這種結構也意味着,中國可以在局部實作“以陸制海”。是以,火箭軍所扮演的遠端打擊支柱角色反而更為重要。有火箭軍從陸地支援的遠端支援火力配合的解放軍海軍,可能比能單獨對抗美國海軍的解放軍海軍更有可行性,并且更有威脅。也是以,即便解放軍海軍無法單獨與美國海軍對抗,但如果火箭軍可以確定清除島鍊内的對方前進基地乃至艦隊本身,那麼沒法獨立對抗的解放軍海軍反而就不是問題,至少壓力小了很多。
也是以,解放軍海軍可以接受一款性能略有不濟的五代艦載戰鬥機,以便用成熟機體換取時間,将更多資源壓在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那裡。至于性能缺陷,解放軍還可以接受,畢竟滿足角色定位賦予的需求,而不是一支所有領域都追求第一的海軍,才是建軍的最主要目标。
盡管說起來并不好聽,但中國海陸複合型國家的身份就意味着解放軍海軍無法單獨對抗擁有龐大資源的美國海軍,但即便如此,解放軍海軍也可以滿足中國的國防戰略需要,在火箭軍、空軍的掩護下有效阻擋對方幹預艦隊的進入,并且完成封鎖、對陸地打擊等一系列軍事行動需求。至于以後,地緣格局改變了再從長計議不遲。
目前,解放軍001型航母搭配殲-15戰鬥機、直-18系列直升機平台、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的結構作戰效能還是較為有限的,面對對手新質作戰力量生存能力堪憂。解放軍下一代航母将由003型航母搭配隐身艦載戰鬥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055型大型驅逐艦、新型核潛艇等組成,作戰性能将可以更接近美國最新型的航母組成的打擊群。而在此之後,如果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能夠不落後太多,那麼解放軍海軍的下下代航母編隊就可以達到與美國海軍同等級别的水準。但即便是這樣,數量的劣勢依然不可能改變,隻是中國也确實不那麼需要在數量上與美國持平也能夠使用。
是以,殲-31即便存在着缺陷,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且在無人機技術、遠端打擊技術、天基聯絡技術等領域逐漸成熟的情況下,未來的多樣化新質作戰力量還未必很明确。殲-31隻要可以在需要的環境下橫行霸道,這也就暫時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