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喬”姓喬的名義喬姓起源喬姓分布喬姓血型喬姓名人喬姓傳統文化

喬姓是中國人常見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一十五位,在豫晉魯冀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代喬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3%,總人口大約在173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喬的名義</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喬”姓喬的名義喬姓起源喬姓分布喬姓血型喬姓名人喬姓傳統文化

喬是高而上部彎曲。會意字,上下結構,上面從“夭”,下部從“高”省筆,表示高而上曲之意。甲骨文中的喬字,乃是在“高”字的上端增加一個“彎鈎”,表示主幹挺直,上部可向外擴充,示意基礎十分高大和牢固後可以向外延伸、彎曲和跨越,整體保持平衡,有高遠之意。橋,指架在河溪水面上的橋梁,借喬的形和義,采用木料構築而成,可見最早的橋,先人是用硬木造的。橋氏族以橋命地、命山,進而命氏族名和族徽,最終形成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喬姓起源</h1>

喬姓的起源與演變:

一、源出姬姓,出自橋姓

喬姓源出姬姓。喬姓出自橋姓。相傳黃帝葬于橋山,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北,有沮水穿山而過,山呈橋型,因名橋山。今山上有黃帝冢,立有“古軒轅黃帝橋陵”之碑。黃帝支庶子孫留守黃帝陵墓,世代相因,遂以山名命族,有橋氏,是以橋氏的曆史在4000年以上。到東漢時,橋玄官居太尉,其五世孫橋勤,任北魏平原内史,從孝文帝入關。西魏取代北魏,橋勤之孫橋達為丞相宇文泰臣屬,宇文泰後被其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覺追尊為文帝。宇文泰命改橋姓為喬姓,意取高遠。之後天下橋姓幾乎都改成了喬姓。姬姓喬姓的曆史有1500年。

外族基因融入

其實外族喬姓的誕生要早于漢族喬姓。秦漢時期,北方匈奴貴族有四大姓族,為呼延氏(呼衍氏)、蔔氏(須蔔氏)、蘭氏(烏洛蘭氏)、喬氏,喬氏也稱丘林氏,世代為匈奴國輔政相卿,匈奴喬姓在東晉末十六國春秋時頗為顯赫,族人繁衍興旺,在各國中多任達官顯宦;匈奴之屬稽胡中也有喬姓。北方匈奴喬姓進入中原,改變了漢族原有喬姓的結構和比重。直到清朝前,幾乎沒有再發生過外族用喬姓的事件。清滿洲八旗中有喬姓,世居遼陽,原本出自漢人,入旗滿化,也有改用滿姓喬佳氏,後來除一部分稱滿族外,多數與漢族混居成喬姓漢族。是以喬姓的曆史又向前推延了300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喬姓分布</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喬”姓喬的名義喬姓起源喬姓分布喬姓血型喬姓名人喬姓傳統文化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喬姓人口由11萬增到173萬,增長了近16倍,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喬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山東、河北四省,大約占喬姓總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陝西、内蒙古、江蘇、安徽,這四省區又集中了喬姓人口的23.1%。河南為當代喬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喬姓總人口的18%。全國形成了豫晉魯冀高頻喬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喬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差別,由東南向中原和北部的回遷成為主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喬姓血型</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喬”姓喬的名義喬姓起源喬姓分布喬姓血型喬姓名人喬姓傳統文化

喬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0.9%,A型占27.4%,B型占31.9%,AB型占9.8%。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喬姓名人</h1>

喬行簡

喬行簡(1156年—1241年)字壽朋,浙江東陽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紹熙年間進士,宋理宗時曾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軍國重事,并被封為魯國公。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

喬緻庸

喬緻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曉池,山西祁縣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财主”。祁縣喬家第三代人,是喬家第四位當家人,也是喬家門中最長壽的人。喬緻庸于同治初年(1862年)修建了著名的喬家大院,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喬冠華

喬冠華(1913年—1983年),江蘇省鹽城市人,畢業于圖賓根大學,中國政治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原部長。他早年為《時事晚報》《世界知識》等刊物撰寫國際述評,獲得一定影響力,與胡喬木并稱“南北二喬”,後來在周恩來的帶領下逐漸處理外交事務,一生參與過闆門店北韓停戰談判、日内瓦會議、草拟中美聯合公報等重要外交事件,在中國的外交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喬姓傳統文化</h1>

郡望和堂号:喬姓的郡望主要有:梁郡、馮翊、浚陽等。除了以郡望同名的堂号外, 喬姓堂号主要還有文惠。“文惠”堂号出自宋朝喬行簡。喬行履歷官淮西轉運使、參知政事。多次向朝廷疏論時政,是以升右丞相,參知軍國重事,加少師封魯國公,死後谥“文惠”。後人以此谥為堂号。

喬姓的重要楹聯有三副:

相推文惠;邑号神君。

學先經術;望重曰嚴。

喬公女生成國色;碧玉奴死報主恩。

家訓格言:喬氏家訓當舉清乾隆年間喬漌的《訓子要言》。喬漌,江蘇寶應人,生平笃于論常,故以孝道和謹身之道教子。論學習“不貴貪多,隻要有益”,“讀書果有得力處,隻一二句便終身受用不盡”。聰明的讀書是要消化,“離了書,義理都在我”,又能于“無字句處”讀出意味,因為聖賢的言語“包涵無盡”,須沉潛理會。論道德須在“大學大原”上作“工夫”,嚴守“仁義禮智”。提出保家十善:“祭祀誠敬,孝事父母,兄弟友恭,夫妻和諧,熟讀經書,親賢樂善,忠信不欺,持身謹饬,退讓謙和,克勤克儉”。又有《敗家十惡》:“居心刻薄,比近匪人,言語詭谲,長傲逐非,耽嗜曲蘖,縱欲敗度,貪财黩貨,剛暴健訟,奉身華侈,懈惰廢弛”。喬漌的訓子雖多老生常談,但仍不失為當今青年的警示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