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蟲有一個别稱叫“水蚊子”,意思是在水面上行走的“蚊子”,隻是這個“蚊子”不是吸血為生的蚊子,而是長得像蚊子,靠着獨步天下的“水上漂”功夫,在水面上能夠飛速的爬行,如履平地。
它們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水黾,别名:水馬、水母雞、水闆凳、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水爬蟲、婆子、水和尚、水豆油等。這蟲有什麼價值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水黾“水上漂”功夫獨步天下的科研價值。</h1>
相信第一次見到這種昆蟲的人心裡,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這種昆蟲在水面上簡單輕松做到了“水上漂”,在水面飛快爬行或者跳躍如履平地?
這就好比壁虎爬牆的本領,依靠抓子上的吸盤,能夠在牆體上如履平地的快速爬行那般。水黾根據自己的身體結構,在大自然的進化中,進化了“水上漂”的功能。
水黾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黾蝽科,身體細長又輕盈,有3對足,前足明顯較短,用來捕食,中、後足很細長,上面長滿了油脂細毛,具備有防水作用。向四周伸開時,跗節上的毛使得它們可以借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非常快地運動,而不會下沉。身體腹面覆有一層極為細密的銀白色短毛,外觀呈銀白色絲絨狀,具有拒水作用。它們的軀幹非常瘦長,軀幹上分布極細的毛,這些毛都具備厭水特性。
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裡,水黾身體各個部位基本都具備有防水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無法用水把水黾打濕,淹不死水黾了。其身上各個部位分布的這些細微的毛都具備拒水作用,是以可以說水黾在水面上爬行,就好比壁虎在牆壁上如履平地,好比人在陸地上閑庭散步一般。在科研人員研究發現,水黾之是以能夠浮在水面,其腿部特殊的微納米結構才是真正原因。
當科研人員注意到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濕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擁有水上漂的特殊本領後,就發現水黾有很大的科研研究價值。這些研究發現,好比人類當初根據蜻蜓的飛行姿态,發明飛機一般。人們也會把從水黾身上發現的宏觀上表現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運用設計出新型微型水上交通工具,還有新型防水紡織品的生産,甚至能在不久的将來,還能研發出人類的水上行走,讓人類在水面上閑庭散步也不是可能。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水黾不僅是“水質檢測員”,也是“水上清道夫”,對生态環境有重要意義。</h1>
水黾能夠生活的水域,最起碼說明這片水域沒有污染,水質優良。一旦一片水域受到人類活動的污染,比如工業污染、化學廢棄物污染,那麼,水質差水黾就無法生存,就會銷聲匿迹不見蹤影。
比如我在當地公園濕地裡遊玩就發現,水面上有成群結隊的水黾活動,說明這片水質優良。是以,水黾早就獲得有“水質檢測員”的稱号。
水黾還有“水上清道夫”的稱号,與它們的食物來源有關。水黾不僅會食水面上的死魚爛蝦,促進水質優良,還會吃蚊子在水中附屬物上産的卵,減少蚊蟲的數量,算得上是益蟲。
當然了,水黾别稱水蜘蛛的名号,也并非因為它形态像蜘蛛,更因為它們腿上有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們可以感受到落入水中昆蟲的細微掙紮波動,這就好比附近的水面都是它的“蜘網”,細微末節的變化,都逃不過它們的感覺。依靠這特殊的能力,它們可很快尋找到落入水中的小蟲、昆蟲等為食。這種能力,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水蜘蛛。
水黾的這種種生态習性,使得它們是名副其實的“水質檢測員”和“水上清道夫”,這對于當地生态環境平衡有着重要意義。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水黾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h1>
自古以來,人們就發現水黾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水黾鹹味,性寒,用于瘧疾,痔瘡,藥用遵詢醫囑,孕婦禁用。在《本草擡遺》中記載:“有毒。”在《綱目拾遺》中記載:“治痔。”在中《中國藥用動物志》記載:“抗瘧。治瘧疾。”可見水黾在中醫的運用下,還有不錯的藥用價值。
由此可見,長得像蚊子,能夠在水面上閑庭散步,“水上漂”功夫獨步天下的水黾,看似不起眼,不僅有着重要的科研價值,還有着生态平衡以及不錯的藥用價值。這些價值,無一不對人類有益,是以大家要愛護它們!
#多樣世界生生不息##三農金秋好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