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錄于欄目#尋找身邊的思政好老師#
·編者按·
為宣傳中山全市優秀思政教師先進事迹,今年7月,中共中山市委教育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開展了“尋找我身邊的思政好老師”活動。活動過程中,一批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教師脫穎而出。他們敢于創新,勇于擔當;他們為人師表,關愛學生;他們的思政課堂蘊涵美、講授展示美、學術傳播美,是學校、社會、學生心目中公認的思政好教師。
南方+陸續推出思政好老師人物報道,傳遞積極向上“政能量”,激勵廣大思政教師認真履行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
“遇到您之後,我知道了什麼是好老師,因為您就是。”這是中山思政老師黃紅雲收到的學生來信裡的一段話。她打開木桌旁的抽屜,裡面是厚厚一沓的信件,有的信紙甚至已經微微泛黃卷邊,但都被妥善地放置,記載着孩子們感謝、熱愛、苦惱、困惑的心情。
信件中,黃紅雲被親切地稱為“紅紅老師”。她既是少先隊員心中熱情陽光的“紅紅老師”,也是少先隊輔導員眼中充滿正能量的“紅紅姐姐”,是學校滿意、家長認可的思政課好教師。作為一名少先隊工作者,她緻力于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培養“紅孩子”,黨齡、教齡長達28年,曾榮獲東鳳鎮十傑青年、中山市十佳輔導員、中山市優秀教師、廣東省優秀輔導員等光榮稱号,目前擔任中山市東鳳鎮安樂國小德育主任、東鳳鎮少工委副總輔導員、中山市少先隊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思政老師黃紅雲。 南方+ 盧子衡 拍攝
奔赴一場青春之約
“這裡,将是我今後長期工作學習,為之努力奮鬥、奉獻青春的地方!”
1993年7月,跨越400多公裡,21歲的黃紅雲從家鄉梅州來到中山市東鳳鎮。那一天,她背着簡單的行囊,穿着白色T恤和黑褲子,隻身一人來到中山市教育體育局(當時的“中山市教育委員會”)報到。正好東鳳鎮同安國小缺一名國文老師,于是,黃紅雲便順理成章地被配置設定到了同安國小。
從東鳳鎮教育辦公室前往同安國小的路上,路上的景色愈漸荒涼,入目盡是一片魚塘和橡草,黃紅雲心裡逐漸忐忑起來。她對于珠三角城市的繁華印象,與眼前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但是,當黃紅雲真正踏入同安國小,她迅速找到了家的感覺。“那天,校長熱情地接待了我,貼心地為我安排食宿。”學校對黃紅雲寄予厚望,讓她擔任少先隊副大隊輔導員,有意識地将她培養成思想政治工作者,這些舉動有力地鼓舞了初來乍到的黃紅雲,讓她感覺興奮又激動。
雖然當時學校的環境條件比較艱苦,但黃紅雲甘之如饴。她的教師宿舍是一間平房,隻有10平方米大小,屋頂長滿了草,每逢下雨天甚至還會漏水。“這些都不是問題,屋頂漏水可以修繕,房頂長草夏天就更涼快了!”黃紅雲身上有着與生俱來的樂觀積極,即便事情無法解決,也能看到其中的益處。
“我将在這裡開啟人生的全新旅程,盡我所學教導好學生,不辜負老師和孩子們的期望!”就這樣,黃紅雲在東鳳鎮同安國小展開了23年的教學生涯,直到2016年8月轉到鎮内的安樂國小。
課堂上的黃紅雲。 南方+ 盧子衡 拍攝
少先隊員心中的“紅紅老師”
在安樂國小,許多學生都對黃紅雲非常熟悉,親切地稱呼她為“紅紅老師”。從教以來,黃紅雲一直積極開展少先隊工作,對少年兒童進行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緻力于養成一批愛國愛黨的“紅孩子”。作為一名少先隊工作者,黃紅雲總結出了四“好”規律,凝結成“紅孩子”養成手冊——講好黨史故事,在思想引領中傳遞育人溫度;上好隊活動課,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教學深度;搞好主題活動,在豐富多彩中拓展教育寬度;做好示範引領,在共同進步中彰顯影響廣度。
同時,黃紅雲善于結合時事熱點,從身邊尋找值得孩子們學習的優秀榜樣。在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上,32歲的蘇炳添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9秒83,成為首位站上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跑道的中國人。
黃紅雲在課堂上講述蘇炳添的故事。 南方+ 盧子衡 拍攝
于是,在今年開學第一天的升旗儀式,黃紅雲就給全校學生講了蘇炳添的故事,鼓勵孩子們學習蘇炳添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精神。10月12日,蘇炳添載譽返鄉,回到中山,黃紅雲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學生的契機。“之前他們可能覺得蘇炳添離他們很遙遠,但現在榜樣就在身邊。”12日晚,她鼓勵學校的幾名孩子寫信給蘇炳添,并由團市委學校部相關從業人員親手轉交給蘇炳添。“我希望借此機會,讓學生了解誰是該‘追’的星,向積極正面的榜樣學習。”
與此同時,黃紅雲以兒童的視角尋找切入點,從少先隊員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出發,收集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釋出的視訊、圖檔,利用全國少工委推出的“紅領巾愛學習”系列視訊,運用學生喜歡的故事演講、角色扮演、互動遊戲、小組讨論等方式,給少年兒童講黨史故事,講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向隊員們揭示黨史故事蘊含的道理。
黃紅雲帶領學生開展活動。 南方+ 盧子衡 拍攝
“埋下一粒種子,它就會成長發芽”
“從事少先隊工作28年之久,有過倦怠的時候嗎?”在采訪過程中,黃紅雲回應了這個問題。她坦言,堅持了這麼多年,是因為她真正地熱愛這份事業。“戴上紅領巾,越活越年輕!”她看着系在胸前的紅領巾,自豪地笑着說。
黃紅雲從事少先隊工作、對思政教育的這份熱愛,早已在童年時期就埋下了種子。5歲時,黃紅雲的父親教她學會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那時,年幼的黃紅雲對歌詞之意還懵懵懂懂,總把“一條大河”唱作“立條大河”,但歌詞中“美麗的祖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想來,也許生命的軌迹早已有了預示。“從小培養孩子愛國愛黨的感情尤為重要,埋下一粒種子,就會慢慢生長發芽。”
而黃紅雲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則是受其高中曆史老師梁肖生的影響。高中時期,黃紅雲曾有一段時間松懈了學習,成績落入低谷。此時,梁肖生告訴她,“作為農村的孩子,聯考是你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你要沖出去,才能看到别樣的天。”聽完這番話,黃紅雲頓時醒悟,“他是我生命中的‘引路人’。”黃紅雲坦言,也是因為這位老師,讓年少的她萌生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想法,希望為更多的人“引路”。
“埋下一粒種子,它就會成長發芽。”現在,黃紅雲希望在更多學生心中埋下一粒種子,培養他們積極向上、愛國愛黨的美好品德,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培養出更多的“紅孩子”。
【采寫】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蘇芷妍
【攝影】盧子衡
【作者】 蘇芷妍;盧子衡
香山學堂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