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最重大的節日聖誕節快到了,本着“開眼界、長見識”的原則,今天我們來分享關于聖誕的10件事兒。
1.節日由來和英文含義
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紀念耶稣降生的節日,最早是和宗教緊密相連的。
它的英文詞Christmas,是Christ's mass的簡寫,Christ是基督,mass是彌撒,也就是教會的感恩祭拜儀式。
後來,西方人将聖誕和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連在一起,合稱“聖誕及新年季”,演變成了西方大部分國家最重要的公衆假期。在這段時間裡,人們會大肆慶祝,互相送禮。
它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的春節。

2.名字和别稱
聖誕,意思是“聖人誕生”,耶稣是西方聖人,是以有這個名字。
但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聖誕又被稱為“耶稣節”、“耶誕節”。相比“聖誕節”,這是更準确的概念。
3.為什麼是Merry Christmas?
老外祝賀聖誕快樂,會說Merry Christmas,而不是Happy Christmas,為什麼?
有語言專家認為,Merry這個詞,可以翻譯成:愉快的、微醉的、嬉戲作樂的。它側重于行為描述,甚至有點喧鬧歡樂的意思。而Happy更側重内心感受,接近幸福快樂的概念。聖誕節是個慶賀行樂的假期,Merry更符合歡度佳節的氣氛。
但在英國,也保留着Happy Christmas的說法,因為保守的英國人認為,Merry這個詞有點格調不夠高,是以英女王釋出演講的時候,說的是Happy Christmas。
4.為什麼是12月25日?
聖誕節的時間,是每年的12月25日。一般認為,這是公元四世紀,羅馬教會定下來的。
《聖經》并沒有記載耶稣的準确降生日期,為什麼教會要定在12月25日呢?
有三種說法:
第一,根據聖母受孕日期推算的時間。按照聖經的說法,天使加百利告訴聖母瑪利亞:她将受聖神降孕、誕下聖子耶稣,3月25日為聖子降孕節。從受孕往後推算40周左右,到12月25日就會生下耶稣,是以這天是聖誕節。
第二,當時歐洲非常崇拜一個叫做密特拉教的宗教,12月25日是密特拉神的生日。
第三,這一天是羅馬月曆上的冬至時間,羅馬人用聖誕節來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
這裡要注意的是,12月25日隻是主流的聖誕時間,不是唯一,有些别的教派定在1月6日、7日或者19日。
5.平安夜由來
12月25日聖誕,12月24日晚是平安夜,也就是聖誕前夜。
1818年,奧地利一個國小老師弗朗茲·澤維爾·格魯伯 (Franz Xaver Gruber)寫了一首曲子,神父約瑟夫.莫爾(Joseph Mohr)填詞,共同創作了一首聖誕頌歌 “Stille Nacht”,意思是“寂靜的夜”。
這首歌火遍了全世界,被翻譯成各種語言。中國的民國時期,前燕京大學教授劉廷芳先生,給這首歌配上了中文歌詞,他沒有直接翻譯成“寂靜的夜”,而是按照歌裡的“安甯、平靜”意思,譯成“平安夜”。
從此之後,12月24日聖誕前夜,在中國就成了著名的“平安夜”。
6.主要聖誕習俗
在西方,聖誕習俗數量衆多,而且不同國家之間差别很大,主要包括裝飾聖誕樹、迎接聖誕老人、用聖誕襪子接禮物、寫聖誕卡、挂聖誕花環、親友互贈禮品、吃聖誕火雞等等。
7.聖誕老人的故事
聖誕老人的原型,是羅馬帝國時期米拉城的一位好心主教聖尼古拉,他經常悄悄地給孩子們送禮物。
米拉城在哪裡?現今的土耳其。也就是說,聖誕老人的祖先,是一個土耳其人。
歐洲人根據聖尼古拉的事情,創造了聖誕老人的形象。
後來,一位美國詩人首次描繪出了聖誕老人的詳細樣貌:他的臉頰像玫瑰,鼻子像櫻桃,長着白胡子,滿臉帶着歡笑,每逢聖誕前就會駕着馴鹿來到村鎮裡,從每家每戶的煙囪爬下來,送禮物給孩子們。
從此,聖誕老人形象開始廣泛流傳,并且深入人心。
北歐的芬蘭人非常聰明,他們利用故事傳說,第一個開搶聖誕老人的所有權。他們一口咬定,聖誕老人和兩萬頭馴鹿,住在芬蘭拉普蘭地區的“耳朵山”上,芬蘭是最早迎接聖誕老人安居的國家,“耳朵山”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1985年,芬蘭拉普蘭區首府羅瓦涅米修建了聖誕老人村。十年之後的1995年聖誕節前夕,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給聖誕老人發了一張節日賀卡,收信地點是羅瓦涅米。
聯合國的官方認可,讓這裡成了世界公認的聖誕老人故鄉。
說到這裡,我既為芬蘭人的商業頭腦點贊,也為土耳其感到惋惜,畢竟人家才是聖誕老人的正宗老家啊!
8.聖誕襪傳說
在聖誕節,曆來有用襪子接禮物的傳統。
傳說古代有個窮人,他三個女兒要出嫁,但沒有任何嫁妝。聖尼古拉知道之後,就悄悄把三袋金子從煙囪口扔了進去,有一袋恰好掉進壁爐上的一隻長統襪子裡。
從此,孩子們就在聖誕節前夜把長統襪挂在壁爐上,等待聖誕老人的禮物。
9.最早的聖誕卡
1844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倫敦的溫莎堡慶祝聖誕節,她寫信邀請貴族的孩子來參加聖誕宴會,并在邀請卡上寫了一些祝福的話。
後來民間紛紛仿效,在聖誕節給親友們寫祝福卡片,成了一種潮流。
10.聖誕樹的内涵
一般認為,聖誕樹的傳統,可能源自早期歐洲部落的農作神祭祀風俗。
有人說,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一帶,是聖誕樹的故鄉。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的市中心廣場上,有塊牌子用8種語言寫着:“1510年第一棵聖誕樹在裡加”。
但也有人說16世紀的德國人,才是聖誕樹的最早使用者。
人們用常綠的冷杉或松樹來做聖誕樹 ,象征生命長存。
聖誕樹上一般會挂滿彩燈和其他彩色裝飾,以增加節日氣氛。到了聖誕之夜,人們圍着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傳統上,人們在平安夜才會将聖誕樹裝飾起來,擺放12夜後就移走,也是1月6日。提前和推後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但是,現代人已經打破了這個傳統,他們早早将聖誕樹擺出來,也不一定遵守擺放12夜的老規矩了。
即便是最古老的節日,在新時代裡也會與時俱進,煥發新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