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父親 | 作者:郭紅文

作者:微生物控制
我的父親 | 作者:郭紅文

2021年6月14日,是父親離開我整整十一年的日子,這十一年來,父親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繞在我的腦際,綿綿不斷的思念如雨打窗棂一直敲打着我的心坎。

父親出身貧寒,生前是一名人民教師,從教四十多年來,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桃李滿天下。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一輩子的心血都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也把最深沉的父愛和無盡的思念留給了我。

父愛如山,他是我人生啟航路上的領路人

回憶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光,有件事讓我終身難忘,記得我考上沁陽一中時,是父親騎着自行車把我送去學校的。由于學校來自濟源的人寥寥無幾,父親怕我孤獨,臨走時特意把我叫到一邊,語重心長地說:“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照顧自己,一定要和同學們搞好關系。要好好學習,不要荒廢學業。生活上要節儉,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不能浪費。凡事要三思而行,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不該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做。”總共四句話,有囑托、有關心、有告誡、有希望。其實,平時父親和我聊天很少,可以看出來,這四句話是他深思熟慮過的,飽含了對我深深的愛和期望。這四句話,在我之後的人生道路上,每每響徹耳邊,鞭策我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虛度光陰的人,一個無愧于良心的人。

父愛如山,他是我遮風避雨的參天大樹

高中異地求學,兩地相距三十多裡,每次回家必經過沁河。當時沁河還沒有架橋,回家都要坐沁河邊上的小船才能過去。記得有一次,由于學校有事突然放假,我給家裡打過電話後就騎着車子往家裡趕。不想天突然下起了雨,我害怕天黑到不了家,就冒着雨往家裡趕。一路上,又饑又累又冷,此時才真正體會到了異地求學的艱難,此刻多麼希望有人能給我送把雨傘啊!到了沁河邊時,我剛把自行車推到船上,就聽見河對岸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順聲音望去,那不是父親嗎?隻見父親伫立在雨中,瘦瘦的身影,微微彎曲的背,眼神急切地朝着河對岸方向張望着,手不停地揮着。也不知他在雨中等了多久,好像半截身子都淋透了。我一邊應答着,一邊也向他招手,不争氣的眼淚卻不住地往下流。穿上父親給我拿的雨衣,瞬間溫暖了許多。我說,下這麼大的雨,誰讓你來送的?看你淋的。父親沒說話,隻是對我笑笑。事後還是滿自責的神情,好像我遭雨淋都是他的錯似的,讓人看了好心疼。可那時的我,當着他的面連一聲感謝的話都沒有,現在想起來,真是好自責啊!

父愛如山,他是我前進路上的“啟明燈”

記得我剛上班時,由于資曆淺,經驗少,再加上性格也較内向,不能很快融進工作大環境中,時常覺得孤獨委屈,心灰意冷。秋收時節,正趕上收花生,我請假回家幫忙,父親見我悶悶不樂,問緣由,我一股腦兒向他道出了心中的煩惱和困惑。父親聽着,一邊拔花生,一邊和我聊起了許地山寫的《落花生》。他說,花生樸實無華,不愛炫耀。它隻是把果實埋在地下,無聲無息,默默無聞,不急于表露,等到成熟,人們才把它挖出來。你看花生就是這麼低調,能放低姿态,把自己置于卑微的泥土中,一點點壯大自己。它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從不挑三揀四,安于自己的環境,不抱怨,不氣餒,不喧嘩,不管生活賜予的是燦爛陽光,還是一地風雨,它都照單全收,頑強地活出自我。最後才能結出珍貴的果實。父親的話讓我豁然開朗,一下子釋然了。做人,何嘗不是這樣啊!一個人千萬不要太看重外表這個玄虛的東西,隻有内心豐盈,足夠強大,你的人生路才能走的更加充實。父親沒有講大道理,但他用生活中能看得見摸得着的事例教育了我,讓我徹底走出了那段陰影。

父愛如山,他是我家永遠不屈的脊梁和靠山

父親常年在外教書,沒有時間顧家。但每星期天和節假日,家裡都能看到他勤勞不知疲倦的身影。家裡和地裡的活他都搶着幹,總想着多幹點事為母親分憂解難,替家裡減輕負擔,本該身心休息的時間成了他最繁忙的“勞動節”。此外,為改變居住環境,他省吃儉用起早貪黑率領兒女們修房蓋屋,一生為兒女操碎了心,兩座高樓是他一生勤儉持家的見證。退休後,辛勤耕耘一輩子的父親本該頤享天年,好好休息一下。但為了兒女們能過的更好,又不辭辛苦地幫忙看店經商,打攬生意,嘔心瀝血,費盡心思。由于積勞成疾,不到70歲就身染重病。生病後一邊吃藥一邊還時常惦記兒女們的生計。“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就是父親一生的真實寫照。

十一年了,這一樁樁,一件件,父親慈祥的面容、清瘦的臉頰、疼愛的眼神依然時常在我眼前浮現,宛如昨天發生一般。父親的一生,是教書育人奉獻的一生,是為兒女們辛苦操勞的一生。他一生命運多舛,文革期間曾被打成“臭老九”,受盡了人間磨難。他沒有過上多少舒坦的日子,也沒有享受多少天倫之樂。但他的正直善良,坦蕩磊落,誠樸敦厚,勤勞節儉的優秀品質,深深的在我身上刻下了不滅的烙印,成了我一生最好、最大、最寶貴的精神财富,讓我受益終身。

親愛的父親,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兒子!

我的父親 | 作者:郭紅文

作者簡介:郭紅文,河南濟源人,甯安市作協會員,就職于濟源五龍口鎮人民政府。有文散見于《濟源日報》《濟源文學》《大河文學》《金石文學》《甯古塔作家網》《當代精英文學》《中州作家》等媒體。其中《情系黃河灘》獲得濟源市首屆“黃河情”征文大賽一等獎;《用忠誠書寫軍人本色》獲得黑龍江省甯安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征文紀實類一等獎。閑暇之餘,喜歡讀書,喜歡用文字思考人生,喜歡用手中的筆杆去敲醒每個人的黎明,去溫暖每個人的心靈。

稽核:文子 |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 編輯:陳麗 | 圖檔:網絡

本文内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顧問:河南淩峰律師事務所崔素芳律師;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

下一篇: 痛批許知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