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居住的社群,既不是大街邊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大廈,也不是那種老舊的大雜院,而是在這座城市中在普通不過的一條深長小巷。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日子中,看見聽說了小巷裡許多感人的事迹。采撷幾件,拙筆記下,為這些普通老百姓點贊。

小程醫生
“小程醫生”是小巷居民,也是一位民間“郎中”。小程年少時,随父親學習中醫,後就讀于中醫學院。為謀生計,自主創業,看了一件中醫診所。因勤于在實踐中鑽研學習,廣納古今民間良方和針灸推拿療法,中西結合,辨證施治,為不少患者解除了疾病,“小程醫生”也由此傳名、
春節前夕,武漢疫情爆發。按有關部門要去,診所閉門歇業。“疫情肆虐,作為醫者,空坐家中,心急如焚,懇請參戰,抗擊病魔......”小程在大年初三遞交了請戰書。他還在給湖北疫區的信中寫到“我願不計得失,不懼染疾。到最危難的地方,為抗疫盡我微薄之力......”字裡行間真情意切,包含着一個民間醫生的醫者仁心。
幺妹
在小巷與大街轉角處,有一個小小門面,店主是城郊菜農,一個三十來歲樸樸實實的婦女,平時賣些瓜瓜豆豆、蔥蔥蒜蒜。蔬菜品種雖然不多,但新鮮便宜,而且她待人和氣、童叟不欺,小巷居民愛叫她“幺妹”。
新冠病毒來襲,菜價天天上漲。但小店的菜價與平時一樣,沒有漲價。有菜販問“你為哪樣不漲價?”“這些年,國家對我們農民這麼好,趁疫情亂漲價是昧良心,我不幹。”幺妹說的很幹脆,也很認真。
小巷深處住着幾家“困難戶”,有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也是小店的常客,有幾天沒有上門來買菜了,幺妹匆匆趕到居委會:“主任,王老者、張媽和許瘸子幾天都沒看見了,無依無靠的,别遭病毒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幺妹和社群居委會幹部帶着蔬菜來到幾戶“困難戶”家中,原來他們是因為害怕病毒不敢出門,送去的蔬菜正好解決了燃眉之急。
一份心意
春節前夕,為防止新冠病毒蔓延傳播,小巷裡居民都悶在家裡,無所事事。而鄰居家的兒子“小燕”,整天都在忙碌着刷手機,打電話,與同學叽叽咕咕。他說:“要為武漢抗擊病毒做點事,盡份力。”都是些00後的娃娃們,能做什麼呢?
我們居住的小巷,在這座大都市裡隻是一個角落。這裡的人們,也普普通通,但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以樸實的真情,盡其所能,為抗疫增添力量。其實,我們身邊無數小街、小院和小巷裡,這樣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這種家國情懷,必将彙聚成民族的力量!
(作者:劉亞輝 )
【評論】
2020年注定将成為中國曆史甚至世界曆史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年代:一場瘟疫肆虐華夏,席卷全球,如風暴海嘯掃蕩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烏雲蓋頂暗無天日的日子裡,中華大地上的炎黃子孫們正演繹着驚天地泣鬼神,悲壯而英勇的故事。
人物特寫散文《小巷真情》所記述的就是這場驚濤駭浪中的幾朵浪花,作者以樸實的語言和精準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抗疫過程中三個小人物在驚心動魄大時代裡的瞬間剪影,讓我們讀來蕩氣回腸。
作者敏銳的捕捉了看似并不關聯的三個人物故事,巧妙的用一條“小巷”串聯在一起,同時又将這條線索将關乎我們整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時代事件融合為一個整體。看似散卻是合,作者構思的老道巧妙令人拍案叫絕!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的匠心獨運也有很好的表現。
首先三個人物避免了選取的同質化,在效果上凸顯了他們的反差,表現了更廣闊的社會畫面。小程醫生當然屬于高大上的白衣逆行者,這在描寫手法上下手的角度比較容易切入。
但作者沒有偷懶,又選取了一個“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幺妹”來描寫。
剛看到這裡時我不禁為作者捏了一把汗,因為這種人物是最難表現的,稍不注意就會流于臉譜化。但是作者充滿詩意的抓住了幺妹的兩個經典細節,以白描手法寥寥數筆就把幺妹善良細心富有人情味及責任感的形象刻畫在我們面前,讓親身經曆了這場災難的人們感覺到熟悉和溫暖,進而在大時代背景下展示了小人物的可愛和本真。
散文的寫作其實很難,難就難在必須把事物、人物和景物,看似漫不經心的散開來寫,但卻不是信馬由缰的放縱。如何把發散開來的思緒筆頭有如神助的收攏在一起,才是高手的神來之筆。
本文作者在這方面的表現是突出的,在“小巷真情”的命題中,把三個年齡段、經曆、階層的人物,按照自己的性格邏輯去張揚去發展,當讀者随着故事的程序體驗到了大時代驚魂一刻時,作者信筆一收,讓我們的思緒又回到了那個溫馨的小巷,繼續着充滿生機和陽光的生活,這不就是我們祖國和民族生死回歸的縮影嗎?
《小巷真情》真的有情,我們需要這樣接地氣的文章,就為這,我要給作者點贊!
(撰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