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跨越艱難險阻,成為傳奇英雄(三)

華盛頓渡過特拉華河後,美國獨立戰争迎來了轉折點。與此同時,英軍仍然相信叛亂可以随時停止,就像軟木塞堵住瓶口一樣簡單。

豪認為,通過控制主要的殖民城市,叛亂之河就會幹涸,人們就會屈服于英國的統治。豪把目光投向革命中心費城時,華盛頓策馬相迎。但也許是之前的勝利幹擾了華盛頓的判斷,這場戰争失利,費城落入英軍手中。然而,英軍将軍伯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上被迫交出6300人的全部軍隊,是以美軍受到了鼓舞。世界上的一些大國似乎終于開始相信美國有機會打敗強大的大英帝國,而法國也公開與反抗軍結盟。

當豪将軍集中精力奪取重要城市時,華盛頓得到了一個啟示——雖然個别戰鬥很重要,但勝利的關鍵不在于軍事上的成功,而在于一直保有反抗之心。英國人對此無法控制,這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這種反抗精神在1777年漫長的冬天遇到了最具挑戰性的障礙。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裡,弗吉谷軍營的士兵們因疾病而損失千萬。饑荒肆虐,物資匮乏,許多人擔心這些困難會迫使絕望的軍隊叛變。華盛頓也面臨來自美國公衆和國會的大肆批評。他們敦促他加快戰争的步伐,而在幕後,反華盛頓運動也在進行。華盛頓隻是簡單地回答:“不論何時公衆對我的效勞感到不滿……我都會辭去總司令的職務……退休過屬于我自己的生活。”于是,批評人士很快沉默了。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跨越艱難險阻,成為傳奇英雄(三)

雖然各種條件一直很糟糕,但士兵們在冬天過去後狀态很好。華盛頓證明,在他的部隊攻擊企圖離開蒙茅斯法院的英軍側翼時,攻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烈。雖然戰役最終以僵局告終,但華盛頓終于實作了他自戰争開始以來就開始做的事——在一場激戰中堅持自己的立場。這對美國人來說意義重大,這證明了不斷壯大的大陸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如果他們經曆的可怕的冬天沒有把他們打垮,英國人還有什麼機會呢?

法國人似乎也持這種态度。1781年9月5日,24艘法軍船隻在切薩皮克戰役中戰勝19艘英軍船隻。這次勝利阻止了英軍增援被封鎖在弗吉尼亞州約克鎮的康沃利斯勳爵的軍隊。這正是華盛頓所需要的機會,他并不打算白白浪費掉。

英軍不僅被困,還暴露在外,而華盛頓的部隊人數越來越多。他帶領士兵離開威廉斯堡,包圍了約克鎮。從9月下旬開始,大陸軍穩步向英軍逼近,迫使他們從外圍防禦工事撤退,美軍和法軍進而得以利用。當殖民者開始設定火炮時,英軍不斷地向他們射擊。盡管如此,華盛頓仍冒着很大的風險,繼續通路前線并激勵他的士兵。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跨越艱難險阻,成為傳奇英雄(三)

到10月5日,他已準備好出發。在一場猛烈的風暴中,華盛頓抓起鶴嘴鋤,在泥土上刨了幾下,這些溝壑後來成了美軍轟炸英軍的新戰壕。10月9日17點,美軍向英軍連續不斷地發射炮彈。英軍船隻被擊沉,士兵集體逃亡。華盛頓的士兵沖向英軍堡壘,擊潰了驚訝不已的英軍。美軍向該鎮連降炮火,康沃利斯企圖越過約克河逃跑,但沒有成功,最終投降了。

華盛頓幾乎不知道,他在約克鎮取得的勝利将導緻英國最終放棄敵對行動,戰争結束,美國獲得自由。1783年9月3日,兩國代表簽署了《巴黎條約》,宣布英國承認美國獨立。随着勝利的宣布,華盛頓解散了他的軍隊,并向那些不僅把他視為領袖,而且把他視為戰友的人們告别。1783年12月23日,他辭去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謙卑地回到了弗農山莊的家中。

然而,沒有他,他的國家生靈塗炭。由于沒有領袖帶領人們團結,各州之間因邊界問題鬥争和争吵,并對公民課以重稅。這位前司令官看着他曾帶領走向自由的人們費力掙紮。他很沮喪,但又猶豫要不要采取行動。直到馬薩諸塞州發生了一次名為“謝斯起義”的武裝起義,華盛頓才最終被說服再次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

華盛頓悄悄地參加了1787年在費城舉行的憲法大會。他坐在那裡,靜靜地聽着,隻說了一次話。然而,當時在場的人一緻認為,國家政府需要更大的權力——需要一個足夠強大和有号召力的人。人們一緻推選華盛頓。1787年,他成為了全國代表大會主席。1789年,他再次被一緻推選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總統,也是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100%選票的總統。從1789年到1797年,他擔任了兩屆總統,直到他再次放棄了他本可以輕易擁有的權力。1797年春天,他終于回到了心愛的弗農山莊。他意識到——也許比支援他的許多人更懂得——在自由的國度裡,權力不可能無限期地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

(内容來源:《改變曆史的大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