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1961年秋天,全國的經濟形勢得到了一定的好轉。

這一年,國家召開了會議,讨論了有關于工業、糧食、教育之類的問題,會議的重心,則放在國家的工業建設之上。

周總理、陳雲等上司人在會議上在各個方面作了彙報,這次會議是上司人們為了使國民經濟走出低谷而做出的又一次努力。

這次會議召開得非常順利,也達到了總理事先的預期,他的心裡也非常高興。

會議之後,總理想要去南昌走走。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最貴的“飯局”</h1>

在會議召開以後,總理便決定去南昌轉轉,于是他在副總理譚震林和政法工作負責人羅瑞卿的陪同下,踏上了路。

南昌在革命的道路中有着重要的曆史地位,1927年8月1日,由周總理、賀龍、葉挺等人上司,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這次以後,也明确了想要鬧革命,必須要捏住槍杆子的真理。

在這之後,“八·一”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日期,便是現在大家熟知的建軍節。

周總理離開南昌到現在,已經整整34年過去了,他一直想要回到當初的地方去看看,隻不過從革命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總理一直都騰不出時間,他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周總理始終為國為民,在他的心目當中,打下了天下,也僅僅是個開始,共産黨的武裝起義從南昌開始,需要回饋給人民的,就是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讓廣大老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

不過,在自然災害的背景下,周總理也有很多擔憂。

重新前往南昌的路上,周總理的興緻也比較高,他感慨地說:

“這麼多年過去了,實在是騰不出時間,這次終于給了我故地重遊的機會,我也想要踏踏實實在這裡住上幾天,去好好看看這座城市的變化。”

得知周總理要來,江西省的相關人員都做好了充分的打算。

江西省委負責人楊尚奎、劉俊秀等人共同為周總理準備好了一場飯局,這場飯局上并沒有什麼山珍海味,而是按照周總理的口味,準備了青菜、豆腐、辣椒等食物,大家還準備了白酒,想要好好款待一下周總理。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總理入座以後,晚宴也就召開了。

大家在餐桌上讨論的重點内容還是工作,望着桌上的飯菜,雖然簡單,可現在依舊還是有很多百姓沒有辦法果腹,總理便情不自禁地談到了和糧食有關的問題上。

此前這些年來,總理還有個重要的身份:外交。

是以,他說的話,基本上裡面都有别樣的深意,需要大家細細去琢磨一番。

這次,總理開口便提到:“你們不是有一首歌,叫做《江西是個好地方》嗎?”

劉俊秀等人聽到了總理開問,立馬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總理見到大家比較配合,便接着先前的話茬說了下去:“早就聽說,江西是個好地方,三面都有山,還有鄱陽湖,不僅是魚米之鄉,對于中國的革命來說,還是老根據地,這些年,大家的工作抓得不錯,糧食也比較多。”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楊尚奎見到總理如此誇贊江西,有點不好意思了,便十分謙虛地說:“總理,我們現在工作還有很多不足,還不夠!”

此時,主管農業生産的省委書記劉俊秀看到楊尚奎正和總理對話,也想要表示點什麼,于是他主動站了起來,表現得非常活躍,對總理說:

“總理,南昌是您上司起義的英雄城市,也是咱們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地方,總理離開南昌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今天終于有機會能夠回到南昌視察工作,我們大家的心底裡也都十分高興,為了總理的健康,我敬總理一杯酒!”

劉俊秀這一席話,瞬間将飯桌上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江西省的各位上司也早都盼望着周總理能夠回來轉轉,好不容易等來了這天,劉俊秀也是把大家的心裡話都給說了出來。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其他南昌上司見到劉俊秀說得非常全面了,也沒有補充什麼,大家一起叫好,将愉快的氛圍烘托起來,希望總理能夠喝下這杯酒。

周總理這次來南昌本來就十分高興,他也站了起來,似乎像是接着劉俊秀的話茬講了下去。

不過,總理有一個習慣,在談到南昌起義的時候,絲毫不談到自己的曆史功績和上司貢獻,隻是談失敗的教訓,就在大家以為總理要回顧他在南昌的點滴時,總理卻話鋒一轉,轉移到了糧食問題上。

他說:“這幾年,江西對于國家的貢獻是巨大的,還憑借自己的努力,給國家支援了大量的糧食,這也應該受到人民的表揚。”

在座的各位上司看到總理這麼說,也都十分開心。

可這個時候,總理卻接着說:“俊秀同志,你想要敬我一杯酒,可以,但是我還有個條件。”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周總理的酒量好,這也是劉俊秀本來就知道的,他還以為周總理要跟他一杯接着一杯喝,不免心生緊張。

總理叫來了服務員,親自倒上了一杯茅台酒,這讓劉俊秀感覺有點“承受不起”,可他也不敢多說什麼,便看着周總理的動作。

要知道,劉俊秀也是江西幹部中豪邁人物的代表,他不怕喝酒,隻是沒搞明白總理的意思。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咱們倆喝上一杯酒,要增加外調糧食一億斤”,總理發話了。

劉俊秀聽到總理這麼說,便試探性地問道:“那如果增加兩杯呢?”

總理絲毫沒有遲疑地伸出三個手指,說:“那就兩億斤,我們幹上三杯,就增加三億斤,你看看行不行?”

這番話一下把劉俊秀說懵了,三億斤糧食,放在哪個國家都不是個小數目。

他手上的酒杯,突然變得沉重了起來,他主管農業,經常下到田間地頭去,知道糧食生産的難度,這憑空增加的三億斤糧食,要怎麼才能完成?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h1 class="pgc-h-arrow-right">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h1>

此前,國務院便已經給江西省規定了12億斤糧食的外調任務,劉俊秀費了千辛萬苦,才能夠完成這個名額。

于是他喃喃地說:“總理,咱們先前安排的任務,我保證一粒糧食都不少,可如果再增加3億斤,那就是15億斤呀,似乎有點困難。”

在身旁的譚震林看到劉俊秀為難,便打氣道:“老劉,總理都三十多年沒有來過了南昌,這一路上看到江西的形勢比較好,他非常高興,你既然給總理敬了酒,三杯三億斤,三億斤就三億斤嘛!”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羅瑞卿看到譚震林發動了“攻勢”,也連忙“補槍”道:“老劉啊,我說你真的是個死腦筋,你先把酒喝了再說嘛!”

當然了,總理這臨時加出來的數量,并不是突發奇想,他十分了解江西,也非常了解劉俊秀。

在全國經濟形勢最危急的關頭,總理便對全國各個省份的糧食産量和人均口糧做過調查,江西的情況在全國都算是很好的,這裡的人均口糧比較多,還有儲備糧能夠使用。

對比來看,晉、魯、豫這些地方就要困難得多,增加三億斤糧食聽起來是有些困難,不過從實際執行的角度,還是有辦法的。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而劉俊秀這位幹部從五十年代便來到江西擔任書記處書記,分管農業的生産,在他任職以後,立即走訪了全江西的平原和山地地區,寫下了高達82個縣城的材料。

他十分了解農村,更了解農業生産是怎麼回事,甚至能夠寫下《五個适時、五個合理》這種關于南方水稻生産的書籍,從理論的角度指導了當地的農業生産。

毛主席都曾稱贊劉俊秀為“農業專家”,當時江西的水利條件比較差,為了改善這個現狀,劉俊秀還專門擔任了兩大水電站工程施工的總指揮,建成了懷林、萬安兩大水電站。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而且,就在總理去南昌的那一年,劉俊秀還親自主持起了江西省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

更湊巧的是,劉俊秀在當年長征途中,随部隊行動,當時為了部隊的安危,他便負責起了籌糧的活動。

這一次,總理再次讓他籌糧,為的是普天之下的百姓。

這麼多年的革命生涯,也讓他對周總理非常了解,周總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他知道,若不是全國當下的形勢這麼困難,總理也不會在這樣歡快的場合提出要求。

總理既然已經提出了要求,對劉俊秀而言,更是上級安排下來的任務,就算是沒有酒的情況下,也不好拒絕。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是以,他決定,為了全國人民,也為了總理,自己要義無反顧地接受這個要求。

于是,他經過短暫的思考後,他将自己的杯子舉到了總理面前,說:“好!就按照總理的意見來辦,總理的心情,我主管農業也非常清楚,國家有困難,我們就應該大力支援,三億斤就三億斤!”

這個瞬間,才是整個飯局氣氛的高潮,所有人都舉起了酒杯叫好,現場非常熱鬧。

其實,在這個時候,羅瑞卿還有點犯難,因為在他們臨行前,鄧大姐便囑托了自己,讓周總理去了之後少喝一點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一省委書記向周總理敬酒,總理伸出三根手指最貴的“飯局”旁人加油打氣,劉俊秀接受任務

不過,這關系到廣大人民的問題,自然是誰去勸總理都沒有用,再加上總理的酒量比較好,幾杯茅台也應該不在話下。

三杯過後,周總理的面色也紅潤了起來。

在座的上司同志們都和周總理有過很長時間的交情,他們也自然知道,這并不是酒力的作用,劉俊秀對農業那麼了解,他隻要答應下來了,就代表着這三億斤糧食一定能按時送達,這些糧食,又能讓其他省份的很多百姓暫時度過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