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醫花五年考上衛生院編制,幹了兩天竟然放棄了

有的村醫苦苦追求編制而得不到,有的村醫考上編制後又放棄,這是為何?

村醫花五年考上衛生院編制,幹了兩天竟然放棄了

在很多鄉村醫生眼裡,能成為鄉鎮衛生院真正有編制人員還是不錯的,收入旱澇保收、五險一金、工作風險低、晉升有管道。

基于此,不少鄉村醫生呼籲希望能享受鄉鎮衛生院職工一樣的待遇,假若真的有機會去衛生院上班,你願意嗎?

一村醫考上衛生院編制又放棄

最近,某地鄉鎮衛生院招聘具有編制的醫護人員,而且為招聘英才,年齡也作出放寬,即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年齡可以到40歲,具有中級職稱的年齡放寬到45歲。

可以說,一旦考取就是體制内的人,非常誘人。

張醫生是一位開個體二十餘年的鄉村醫生,也考取了主治醫師資格,成為基層為數不多具有中級資格的個體醫生。

張醫生看到這則招聘消息,想到鄉鎮衛生院有穩定的待遇,上班時間固定,不用像開個體一樣沒有休息日,每天從早到晚那麼辛苦,他心裡也蕩起了波瀾。

于是,張醫生報名參加了考試,憑着紮實的功底,他筆試、面試、體檢一路暢通無阻,最後進入錄取名單裡,就等着通知去衛生院上班了。

在得知被錄取後,本該驚喜的張醫生卻猶豫起來,經一番權衡,到任兩天的張醫生放棄了這已經到手的“鐵飯碗”,繼續他的個體醫生生涯。

張醫生放棄“鐵飯碗”

暴露出衛生院的一些困境

張醫生考取編制又放棄,看起來“不走尋常路”的做法實際上也暴露出基層衛生機構的一些困境。

村醫花五年考上衛生院編制,幹了兩天竟然放棄了

個體診所可真正實作多勞多得,衛生院相對穩定

當筆者問及張醫生為何要放棄去衛生院上班,張醫生表示,衛生院雖穩定,但收入比自己幹低,衛生院的收入根本不夠,而且看到衛生院職工每天的工作,感覺沒有太大優越感。

由此可見,雖然鄉鎮衛生院職工具有編制,旱澇保收,五險一金,但總體收入并不算高,缺乏個體診所甚至村衛生室醫生的靈活性。

注:其實,論真實收入,大多數鄉鎮衛生院職工收入未必低于個體診所醫生和村衛生室醫生。隻是個體診所醫生全憑自己實力吃飯,誰的技術高、服務好,誰的患者多,誰的收入就高。

個體診所可以真正實作多勞多得,這與大多數衛生院職工幹多幹少都那差不多的錢不一樣,是以如果從經濟收入上考慮,我想一些鄉鎮衛生院職工是要羨慕能力強的個體診所醫生的。

尤其是國家政策鼓勵發展個體診所,近年來個體診所如雨後春筍般,當然最終受惠的還是老百姓,可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壓力。

鄉村公衛工作多于診療

現在的一些鄉鎮衛生院衛生,醫生的職業榮譽感并不強,公衛工作占了大頭。一些鄉鎮衛生院因醫療業務缺乏激勵機制,導緻更多的臨床醫生從事公衛工作。

以至于不少鄉鎮衛生院醫生說自己“不像醫生了”,那種治病救人的醫務人員榮譽感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一方面有志于臨床工作的醫生會跳槽或者考到上級醫院工作;一方面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衛生院臨床業務萎縮,患者越來越少。衛生院崗位缺乏吸引力,自然難招來人才。

擁有編制未必是最佳選擇

大健康時代來臨,鄉鎮衛生院除編制優勢,其經營方式和激勵機制可能沒有社會辦醫療機構靈活。

尤其是養老保險可靈活繳納,讓更多的醫務人員更加注重經濟收入,如果覺得付出與收入相差懸殊,很可能就轉向經濟收入高的一邊,這也是為什麼張醫生權衡再三還是放棄了到手的“鐵飯碗”。

張醫生的選擇也給目前鄉村醫生提了個醒,編制并非是不可觸及的夢,你有能力和資格就非常有可能獲得,但編制未必是最佳選擇。同樣是為人民健康服務,哪裡能展現你的才能那就在哪裡幹。

随着社會的發展,編制、身份對醫務人員的影響力隻會越來越模糊,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來源: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春風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