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少年故事,學發明知識--TRIZ第39個發明原理:惰性環境

作者:創新陪伴

作者:雙華李樹樁

看少年故事,學發明知識--TRIZ第39個發明原理:惰性環境

導讀:

[玫瑰]小紅和小青跟着小紅爸爸潛水完後離開潛水樂園,接上了小橙,然後一起來到了科學館。看看她們遇到了什麼問題,然後怎麼用“惰性環境”這個發明原理巧妙地解決了。

​[玫瑰]全文閱讀大約需要10-20分鐘。

​[玫瑰]如果僅需了解發明原理,可以閱讀紅色字型和黃色底紋部分,大約需要1-3分鐘。

“先生,您稍等一下!”處理完傷口,小紅爸爸準備帶着小紅和小青離開潛水樂園。剛走出門口,他們就聽到後面跟着跑過來的服務員的聲音。

服務員跑到他們面前,氣喘籲籲地說:“先生,您好,感謝你們光顧潛水樂園。剛才您在醫務室處理傷口的時候,我們上司恰好路過醫務室。他得知您在我們潛水池弄傷手掌之後,特意讓我跑過來給您緻歉。”服務員說道。

“謝謝你們上司的關心!其實我的手掌是昨天自己弄受傷的,隻是今天潛水時沒有保護好,變得更加嚴重了。我還要感謝你們醫務室的處理呢。”小紅爸爸說道。

“無論如何,這是發生在我們潛水樂園的事情。我們潛水樂園對每一位顧客都非常重視。剛才我們上司向醫務室了解到,這種‘傷口保護劑’能夠幫助您恢複傷口,特意讓我拿了1瓶,跑過來送給您。”服務員把1瓶“傷口保護劑”遞給了小紅爸爸,說道。

“它是怎麼保護傷口的?”小紅爸爸問道。

“因為潛水池的水裡面有比較活躍的東西,它們不停地和您傷口處的人體組織玩,是以您的傷口就變嚴重了。‘傷口保護劑’是用比較懶惰的東西做成的。它噴在您的傷口上之後,就會規規矩矩地附着在您的傷口上,不會和您傷口上的人體組織玩,這樣您的傷口就會好得快。”服務員回答道。

“原來是用比較懶惰的東西做的,那就肯定有用了。”小紅爸爸把“傷口保護劑”打開,往傷口上噴了幾下,說道:“太謝謝你了,你們的服務真好。以後如果有人問我哪裡潛水比較好,我肯定會和他們說你們這裡最好的!”

“您客氣了,那您慢走,祝您的傷口早日康複,再見。”服務員說道。

小紅她們離開了潛水樂園,到小橙家接上了小橙,然後一起來到了科學館。科學館一共有十多層,由實體館、化學館,人體功能館和科普館等十多個小館組成。小紅她們進了科學館的大門,迎面看到的是大廳上的大螢幕,上面播放着科學館的精彩介紹。

小紅,小橙和小青被大螢幕上介紹的科學現象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了科學館的介紹視訊,她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科學館的二樓,開始了她們的參觀之旅。

“這個管子裡面的羽毛和硬币怎麼下降得一樣快呢?”在“同時落地”參觀區,小橙指着玻璃管子問道。

“在現實生活中,羽毛之是以比硬币下降得慢,是因為受到空氣的影響。那個玻璃管子裡面是真空的,羽毛和硬币下降過程中都沒有空氣影響,是以它們就下降得一樣快了。”小紅爸爸解釋道。

“太空近似于真空,在太空中,羽毛和硬币應該也可以下降得一樣快。”小青說道。

“小青真聰明,能夠聯想到太空也是真空,真棒!”小紅爸爸贊揚小青道。

“左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已經鏽迹斑斑了,右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怎麼不會生鏽呢?”在“同鐵不同命”參觀區,小青問道。

“左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周圍都是空氣,空氣裡面有活躍的氧氣,它們不停地和鐵塊表面的鐵玩,導緻鐵生鏽了;右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周圍是懶惰的氣體,它們規規矩矩地呆在玻璃櫃裡面,不和鐵塊玩,是以,右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就不會生鏽了。”小紅爸爸解釋道。

“就和您手上噴的‘傷口保護劑’一樣。”小紅說道。

“小紅真聰明,能夠從兩件不同的東西中找到相同的地方,真棒。”小紅爸爸贊揚小紅道。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再回頭看看文中标紅的部分内容。“傷口保護劑”是用比較懶惰的東西做成的,它噴在小紅爸爸的傷口上之後,就會規規矩矩地附着在傷口上,不會和傷口上的人體組織玩,這樣傷口就會好得快;玻璃管子裡面是真空的,羽毛和硬币下降過程中都沒有空氣影響,是以它們就下降得一樣快了;右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周圍是懶惰的氣體,它們規規矩矩地呆在玻璃櫃裡面,不和鐵塊玩,是以,右邊玻璃櫃裡面的鐵塊就不會生鏽了。它們都是使用懶惰的東西(例子中的“傷口保護劑”,玻璃櫃裡面的懶惰氣體)來保護其它東西(例子中的保護傷口,保護鐵塊),或者使用了真空的方法(例子中的真空玻璃管子)。這樣的一種發明原理我們把它稱作“惰性環境”。我們生活中還有非常多用到“惰性環境”這個發明原理的地方。比如:

燈泡中充入惰性氣體,保護燈絲不被氧化;

在焊接時,用惰性氣體作為保護氣,保護被焊接的東西不被氧化;

真空包裝食品,防止食品變壞;

真空包裝物品,防止物品變壞;

真空收納物品,節省空間。

類似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非常多,你能想到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惰性環境”這個發明原理的嗎?

在生活中,你有遇到哪些困難或者哪些問題可以用“惰性環境”這個發明原理來解決的嗎?

歡迎和其他讀者一起分享您用本文發明原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例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