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4月6日報道,香港中學二年級中國曆史科今年9月将采用新課程大綱,其中對鴉片戰争的部分做了較大篇幅的修改,删除了以前疑似“洗白”英國的部分内容。
報道指出,目前已經有三本修改過的曆史教科書被送審,翻閱其中可以發現,新版教科書相比于舊版教科書,站在侵略者角度,對侵略行為的“洗白”甚至是“美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中國利益、中國立場、中國觀點的強調。

尤其是在介紹導緻割讓香港的第一次鴉片戰争的章節中,上述這些變化展現得最為明顯。
鴉片戰争爆發是因中國“傲慢”?改正!
舊版曆史教科書将鴉片戰争爆發的直接原因歸結于多個事件,其中包括清朝閉關鎖國、限制通商、中英貿易談判失敗、英國輸入鴉片、道光下令禁煙、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等。
這其中的意味其實相當微妙,給香港一些居心不良的老師帶來了充分的發揮空間。
一方面,他們把清廷的閉關鎖國、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政治、貿易、司法體制沖突、林則徐用強硬手段禁煙等事件不斷放大,将鴉片戰争稱作是“為捍衛自由貿易而發起的商務戰争”。
另一方面,他們對于英國鴉片毒害中國、中國白銀大量外流等事實“略微帶過”,甚至絕口不談,反而指責中國“傲慢”,大有“洗白”侵略戰争的嫌疑。
新版教科書中則把對鴉片戰争帶有偏頗的描述進行了大幅度改動,從中國角度叙述史實,而不采納英國的不合了解讀。
其中一本教師用書将清廷閉關鎖國、中英貿易沖突等内容移動到了“西力東漸”章節(即“第一次鴉片戰争”前一章),并指出“雖然英國不滿清廷施加的各種貿易限制,而且與清廷多次談判未果,但這些都與鴉片戰争的爆發沒有直接關系,更不是英國發起戰争的合法理由。”對于鴉片戰争的背景,則從“英商輸入鴉片”“鴉片毒害中國群眾”開始說起。
引導式提問?删除!
此外,在舊版教科書中還存在大量引導式提問,其中不乏許多關鍵的曆史是非問題。
還拿“第一次鴉片戰争”舉例吧。對于這場戰争,舊版教科書有這樣的幾個問題:“如果清廷當時可以在貿易政策中做出讓步,是否能避免後來的鴉片戰争?”“林則徐的禁煙手段是否明智,是否操之過急?”
修改後的教科書則去掉了這種引導式提問,取而代之的是用圖表描述當時英國輸入中國鴉片的數量,分析《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等等。
有曆史學家指出,此舉并不是禁止學生在曆史問題上進行讨論,而是舊版的教科書太看重“正反辯駁”,容易被一些居心不良的老師們利用,進而對正在樹立曆史觀的學生們産生不利影響。
有香港媒體指出,修改教科書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改革:在香港教師團隊中,始終存在着一些居心不良、有違天職的人,他們利用職務之便,向學生們灌輸錯誤思想,對香港已經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香港教育局必須立刻行動,加強對整個香港教師團隊的教育訓練和監管,及時剔除不良分子,保持香港的教育始終在正軌上運作。
(編輯: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