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海濤
境與意是中國畫營造的兩個重要因素,境是産生的結果,意是結果的思想。也就是說一幅畫的境地營造是為了畫面的“意”。而境的産生是技法和想法結合而生出的,故而境的高度是由“意”來決定的 ,是以,如果畫面的造境沒有生意,那麼這個境是不成立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形容一幅畫作時,用意境深遠來形容的原因。

魯剛作品
思想指導身軀,我們的一行一動都是由大腦支配我們的身體而産生的。一幅畫的完成也是一樣,是有意而造境的。而境的形成是由筆墨而就。是以畫畫要想成家,就必須要有高超的筆墨技巧。這個筆墨的認知和運用的能力隻是畫畫到畫家轉換的敲門磚。進入畫家行列後,比拼的就是思想,在畫面中的直接比拼,就是意。如果完整地說就是意境。
畫家魯剛,是一位對畫面的意境表現特别注重的畫家。其以境生意,以筆墨造境。創作了一幅幅的經典畫作。很多工筆畫家都認為工筆畫就是寫實的表現,一味追求“形”的狀态中創作。畫得也越來越像,可是韻味卻丢失了。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弄明白中國畫所講的意境,所蘊含的真意。而魯剛老師,創作的工筆畫,全部是以“意”為核心,用自己的筆墨語言而造境。故而我們在欣賞魯剛老師的作品時,不僅能看到物象的自然形态,更能感受到物象生命的特征。
畫家 魯剛
魯剛(韌之)1971年出生,安徽颍上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畫家;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國際藝術交流院特聘畫家;《中國書畫雜志》畫院特聘畫家;安徽省淮北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淮北市政協書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