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確定安全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近期,一些地方生産安全事故多發,事故風險有所擡頭,安全生産形勢複雜嚴峻。為排查風險隐患,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和财産安全,國務院安委會派出16個督導檢查組奔赴各地,下礦井、進工廠、上船舶,對15個重點行業領域進行督導檢查,查處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曝光了一批典型違法案例,起到良好的震懾警示效果。

事實上,這并非今年首次“安全摸底”。4月份以來,國務院安委辦就組織過34個工作組,對各地180多個企業機關進行明察暗訪。目前不打招呼、直插現場的明察暗訪已常态化。這既是以實際行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繃緊安全生産這根弦,更充分展現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把安全問題擺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對安全發展理念更加重視。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安全生産同樣如此。前不久,筆者跟随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進入某省實地檢視中小礦山,發現一些企業超員超采、裝置因陋就簡、人員麻痹大意等問題并不鮮見。病根就出在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上。

敲警鐘,别以為“安全生産沒出事就放心了”。面對督導檢查,有些企業自誇“多年沒出過安全事故”,向督導組“拍胸脯”,而實際檢查中卻發現不少重大安全隐患,可見企業麻痹大意。須知,安全生産具有規律性,不論生産裝置、廠房建築還是巷道設施,大多會因為使用而磨損、老化,且時間越長,越可能積累風險,切不能因為至今未出事故就掉以輕心;安全事故發生也有偶然性,天氣突變、市場波動、情緒幹擾等都可能使人松懈、倦怠、焦慮,給生産安全埋下隐患,是以,對安全生産必須時刻保持警覺,須臾不可放松。

算大賬,别以為“減少安全投入等于增加效益”。這種心态在一些中小企業中表現突出,比如有小礦山為節約成本,将兩個逃生出口減為一個、地下排水裝置配置不全、專業勘探隊伍省錢不請,給安全生産埋下了“定時炸彈”。在利益驅動下,超員超采、搶工期、趕産量,更直接加劇了事故風險。

抓落實,别以為“管理手段新必然安全效果好”。大資料、人工智能、影像識别等新技術、新手段能提升企業管理效率,某種程度上也能更快發現危險苗頭,但各行業安全生産工作都具有專業性,切忌“照搬照抄”。比如有的企業監控裝置很齊全,但安全死角卻照不到,還有的地方一味追求大資料查台賬,卻把必要的現場檢查環節變為線上監管,使檢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技術可以賦能,安全仍須實幹,隻有将新技術與專業能力結合好,才能真正服務安全生産。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對企業而言,不應把安全隻當作成本,安全其實就是競争力,是效益。隻有確定安全合規,企業才能往更高品質、更大規模發展。相反,那些隻顧短期利益而“因陋就簡”的企業,隻要出事故,往往“一失萬無”。是以,安全生産來不得半點偷懶、取巧,唯有腳踏實地,確定安全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實作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