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絕地逃亡》還沒長大,他就老了

成龍說,《絕地逃亡》是他醞釀了25-30年的故事。大言不慚的說一句,我也動過同樣的念頭。很多年前看了一部美國公路片叫《午夜狂奔》,講一個賞金獵人帶着一個證人趕路,沿途要對付黑幫派出的殺手。該片評價很高,還帶動一波同類型的公路喜劇跟風。其動作與笑點的結合方式,跟成龍電影存在許多相似之處,而羅伯特·德尼羅演的那個身手不凡的冷面笑匠,更與成龍的許多銀幕形象大有重合。十分懂得博采衆長的成龍,萌生與這部賣座片相仿的構想,也是十分自然的。 不過這個構想較難實作的一環是,它需要一個白道人物與一個黑道人物搭配才能出戲,而八十年代中期往後的成龍電影,總是孤膽英雄闖天下,要搭檔也是龍女郎或師兄弟,黑白道組隊不是觀衆熟悉的,構想遲遲未能成片,有緣可因。後來風水輪轉,成龍沖擊好萊塢,他的西片都是跟一個白人或黑人搭檔,而且往往是成龍耍功夫揍人,搭檔耍嘴皮賣萌,化學反應強烈,此公式被東西方觀衆接受,正與《午夜狂奔》模式不謀而合,成龍的夙願終于有一償之機。

《絕地逃亡》還沒長大,他就老了

最為讓人惱火的還是範冰冰這麼一個角色,混入敵人内部不但沒有幹煉低調的隐蔽好自己,反而過度張揚的招搖過市,不但沒有什麼絲毫的防禦能力,活脫脫成了一個花瓶人質式的人物,好像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都是拿東京電影節影後的人了,咱就不能演出一個有深度有内涵的人物嗎?有心計并不隻是耍騷賣浪的去勾引男人,而是有層次有計劃的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僅僅流浮于人物表面的表演,而不是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表演這東西,永遠都不會有氣候。電影一開始就為我們設定了一個兄弟生死離别的橋段,讓電影的基調一下子就調到了一個十分沉重壓抑的感情道路上來,緊接着一個掃黑行動的實施,一股子寫實風格的動作電影躍然紙上,本以為電影會将這種緊張又有點陰暗的風格繼續發展下去,沒想到電影立馬拐了一個彎,重新回到了成龍特有的喜劇動作電影上來,不得不說原本感覺電影會有點小作為的可能,立馬又給人一種走老路保風險的老式喜劇動作港片上來,完全沒了驚喜與意外,沉浸在重複老套的劇情與風格之間難以自拔。然而這又是一個賣腐的時代,是以電影也緊跟潮流,讓成龍也上演了一場犧牲色相的賣腐情節,不得不說年輕美貌的小青年賣腐那是一種很美的享受,可是已經年過六十的成龍再上演一出跨國的基情賣腐,不但沒有給人任何一種美的享受,反而有點老不正經,晚節不保的感覺。

《絕地逃亡》還沒長大,他就老了

《絕地逃亡》給我另外一個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他沒有了成龍近年來電影中那股淡淡的說教意味,而是回歸了早年成龍電影真正讓人放松的幽默氛圍,其實就劇情來說,這就是一個最為簡單不過,是非分明,善惡有報的故事,如若換了成龍以外的演員來言,哪免亦會是一部平平的套路之作,但正因為成龍老骥伏枥的魅力,他在這部電影中沒有賣弄情懷,而仍舊以新的動作亮點和幽默去打動觀衆的志在千裡,使電影迸發了一種源于演員的匠心所在。

從縱向來看,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超級大爛片。但是單純縱向比是不公平的,放在目前普遍大爛片的華語電影界,我倒覺得他還真算不上爛片中的戰鬥機。不得不承認,成龍确實老了,而且老的實在厲害,這片雖然還勉強算是功夫片,但其實其中的功夫要素,或者說真正戰鬥的部分,連當年的神話都不如。成龍的動作放在往年,已經屬于慢動作級别了,而且戰鬥的頻率也實在偏低,全片除了俄羅斯套娃部分算有點創意,其他的真是用爛了的萬年梗,而所謂的大場面也實在令人汗顔,就滑個索道都擺不好POSE。不過單是戰鬥爛也沒關系,如果劇情給點力,或者起碼努力想給力,那倒也不是不成,比如新宿事件的路子,我覺得就适合打不動了的成龍。但這個片裡,劇情方面的失分,可以說比動作場面更嚴重,如果說動作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文戲方面就是幹脆的破罐破摔,整個故事基本沒有邏輯可言,更時時刻刻彰顯着不合理,而他自己也絲毫沒有想要讓自己顯得合理一點的努力,結局大BOSS連反轉的理由都懶得給自己編一個充分顯示了這個片的故事,根本就是為了某一段落拍攝随意搭的布景。尖峰時刻的雙主角模式也使用的不好,主要是負責調侃的西方兄弟确實不太給力。

《絕地逃亡》還沒長大,他就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