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揚四海》這部電影講述了來自各個階層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八個青少年,每個人懷着夢想前來應考,在大學四年生活中,嘗試,碰壁,重新開始,每個人的成長可見。

名揚四海,是初次步入社會我們每個人心中含苞待放的秘密。當然,107分鐘概括不了青春時期四年的成長曆程,但是不可否認,它的可視性和普遍性。剛進大學的時候,懵懂,好奇。以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可以颠覆我們踏進校園之前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經曆,但後來發現自己隻有孤身一人而戰時的無奈和迫不得已的堅強。有一塊地方,有着記憶性的創傷,雖然在四下無人的黑夜會隐隐作痛,人們隻不過重複性選擇用經曆遺忘。在影片中,老師勸馬利克:“要接受自己的近況,打破那些心牆。”而最後,馬利克,在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一個rapper的态度,打破了自己築起的心牆。
在電影中,校長在開學緻辭中說:“接下來的四年裡,你們将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沉浸于藝術之中,你們将展現天賦,出類拔萃。然而是這樣的麼?不是。我們不在乎入學成績,也不在乎你的身材,你拿過什麼獎。在這裡你們要付出比别人多幾十倍的努力去學習,在這裡你們将學會遵守紀律,在這裡你們将會懂得一名真正的藝術家意味着什麼。想走捷徑,想一夜成名,想不勞而獲的人現在就請離開。外面有很多和你們一樣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們可以将你們輕易取代。”
名揚四海,是我懵懂的願望和遙不可及的理想。青春一腔熱血,每個人好像都是懷才不遇的個體,期待一夜暴富,期待一夜成名。我們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世界中,撞得頭破血流。但或許隻有經曆,才會認識到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字浮躁又鄙陋,才願甘心潛入水底。珍妮去了安迪的房車才明白做一個好演員沒有捷徑;安吉拉因為出演了芝麻街耽誤了學業課程,才明白自己最後想成為的角色是藝術家;馬科被制片人騙了之後,才知道自己的天真也隻有自己買單。
怎樣才算名揚四海?怎樣才算成功?珍妮在舞台上說:“成功,不是金錢,地位,權力和名聲。成功是在清晨醒來,對你要做的事情充滿激情,以緻你要飛奔出房門。是跟你所愛的人們為伴,是與這個世界相連,是存在與感覺。是一群素不相識卻懷揣同樣夢想的人聚在一起,白天盡力工作,夜晚安然入睡。是快樂,自由和友誼,是愛。”
名揚四海,是那段我傾盡所有得來的經曆。馬科在畢業時也沒能拍成功屬于自己的電影,但他說:“四年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充滿欣喜和失望,無聊和快樂,這正是我所期望的一切。”大家都說青春時期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時光,因為它短暫而美好;而我想說,青春時期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因為我們勇敢而無畏。丹尼斯在四年中找到了她的光,她不僅是那個鋼琴技術一級棒,在父母的期待下按部就班長大的女孩,她在舞台上,在話筒前,找到了最自信的自己。尋找自己,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思考的問題。但在不同的階段,我們需要認真地去追尋内心呼喚的聲音,即使傾盡所有,那也值得。
“所有讓你覺得羞愧的,你身上所有想隐藏的秘密,你身上所有想改變的地方,組成了你這個人,這是你的力量所在。拒絕承認它,你将一無是處。”
在現代社會,媒體的聲音此起彼伏,突出的表現才值得被他們報道,同時,在這種語境下生活的我們,常常把生活的重心放在這些突出的單一性上而忽視了自己的普遍性。我們的生活普普通通,我們的人設平平庸庸,過往的經曆也隻是一幀鏡頭可以略過,但這就是我們。
樸樹在《平凡之路》裡面唱:“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看過世界的眼睛才會更在意眼前的世界,真實而觸手可及。
長大後的我們總是不再談論理想,那是我們的一場美夢;長大後的我們卻總是懷念青春,那是我們奮鬥過的歲月;長大後的我們抹去了浮躁和戾氣;長大後的我們失去了理性和批判:長大後的我們不再談論顯而易見的潛規則,長大後的我們卻總是想起青春時期的豪言壯語。
加缪說:“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長大後,我們一定變了許多,但希望你記得,十八歲的自己曾經夢想過: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