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鑒證科|《五個撲水的少年》:簡單粗暴,還是剛剛好?

作者: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鑒定對象:《五個撲水的少年》

發行時間:10月1日

鑒證科|《五個撲水的少年》:簡單粗暴,還是剛剛好?

因為這部電影,我跟我一個多年異性好友鬧掰了。他認為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質青春片,我卻覺得恰恰相反——若不是他攔着,我當場就要給這片子打差評。

我倆決定平心靜氣地聊一聊——平時口味還挺一緻,何以對此片的看法産生如此大的分歧?先介紹故事:五個少年組成了男子花樣遊泳隊,在教練住院、家長反對、學校阻攔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表演。情節我倆都看得懂,但觀感卻截然不同——整個看片過程,他哈哈大笑,我如坐針氈。

鑒證科|《五個撲水的少年》:簡單粗暴,還是剛剛好?

我先擺出“此乃爛片”的論據NO.1:人設模糊,五個少年看不出誰才是主角。他立刻反駁:“誰規定的主角隻能有一個?再說了,青春期少年其實就是這麼‘差不多’。”行吧,我又擺出論據NO.2:人物動機斷裂。譬如堅決反對兒子學花樣遊泳的父母,最後竟然喜滋滋拿着票出現在運動會現場。我問:和解在哪?誰給的票?他說:“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多數就是‘盡在不言中’。何況難道要把給票的過程都拍出來嗎?未免過分啰嗦。”也行,我又擺出論據NO.3:女主鏡頭太少,且跟少年之間缺乏互動。他大聲說:“這就對了!為啥青春片就非要愛得死去活來呢?我覺得這點朦胧感就剛剛好!”

我發現這樣下去沒法聊。很顯然,在我眼中的簡單粗暴,在他眼裡卻是祛除了婆婆媽媽和矯揉造作的“不多不少剛剛好”。但轉念一想,過去大部分青春片似乎确實多從女性視角出發,主打青春疼痛,情感或細膩或婉轉或綿長。用好友的話來說,就是缺少那麼一點男孩的“沒心沒肺”。“其實這部片也沒那麼完美,bug不少,但就是能讓我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他說,他很喜歡這部片裡那五個少年的蠻勁,“說幹就幹,不管後果也不問前路”。

鑒證科|《五個撲水的少年》:簡單粗暴,還是剛剛好?

至于我覺得片中的情節總像“斷片”,一堆配角的情緒也略顯跳躍,他認為也解釋得通。因為整個故事就是按少年們的視角來拍的。他們壓根不愛理會那些成年人思維的彎彎繞繞,是以在他們眼中,成年人的行為便顯得瞬息萬變、不可理喻。

“反正總覺得有點傻乎乎的。”我不肯認輸。

“是啊。”他承認,“但傻,才是青春呢。”(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圖檔 | 劇照

責編 | 邵梓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