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于的美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斷絕,和美相關的話題有很多,我們對于美的認識大都從小時候的啟蒙繪畫開始,視覺的享受之外還要追求其中富含的文化,古玩收藏就是如此。近幾年關于漆器的收藏熱度逐漸升溫,有市場需求就有作僞的人,曆代都是如此,好的漆器可遇不可求,收藏是門藝術也更需要一定的緣分和眼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漆器的收藏。

<h1>古人做漆其實是用來寫字的?</h1>
漆本來是樹木的名稱,産于中國的湖南、湖北、安徽、浙扛等省。樹葉為羽狀複葉,花的顔色是黃色,花序呈圓錐形。果實很小,形狀扁圓,表面平滑。樹皮内有粘汁可以塗抹在器物上用來做紋飾,也叫做“漆”。中國對漆的使用時間最早。上古時期,文字就是用漆書寫,其使用的年代可以推算出來。然而用漆漆東西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造漆的本來目的是用來寫字還是用來漆東西,這些都不能夠考證了。但用漆書寫文字,黃帝時就已經有了。《韓非子》與劉向的《說苑》裡都說“舜造漆器”,說明用漆寫字在前。
如果以常理推測,古時的器具還比較粗糙沒有後世的華美,用漆漆也沒必要,由此可以得知制造漆本來為了書寫文字。後來用墨寫字風行起來,漆沒有其他用途,于是大多用來漆器物,但始終沒有很特殊的用途發展起來,是以夏、商、周三代的漆器不怎麼著稱于世。到漢代時,才開始有用漆作畫的事情。不過用漆作畫隻是在書中見到。現在能夠看到的最古老的用漆器物,不會早于漢代的畫漆銅器。用漆漆成的器物,仍然沒有很著名的東西,是以史書上沒有記載。從收藏的角度看漆器,我們對宋之前的漆器不做讨論,因為這時期的傳世漆器幾乎沒有,大都是出土文物放在博物館裡。
宋 黑漆葵瓣式盤 估價:¥1,200,000
<h1>漆器從宋代工藝成熟到清末頹廢</h1>
到了宋代,漆器才開始有很大的進展。現在所知道的各種漆法,宋代時都已經出現了。元、明以後,漆法更有改進,是以著名的漆器層出不窮。宋代雕漆漆器的傳世作品很少,現在很不容易見到。當時還有以紅色為地、黑色為面的雕漆漆器,紅地上刻上什錦花草,黑面上也刻上各種花草,錦地壓花,紅黑可愛。不過,宋代雕漆漆器大多數是盒類,盤、匣次之。
元代時期,制作雕漆漆器的有張成、楊茂兩大名家,他們技法名震一時,但用朱不厚,漆多龜裂。明代初年,有楊桢制作的描漆和汪家制作的彩漆,其技法也稱得上很好了。描漆必須用粉,用普通方法制作的描漆幾年後粉一定變黑,而楊桢所制的描漆漆器百年之後還像新的,毫無變化,其使用顔色的精妙出入意料。
明 雕漆牡丹紋圓盤 估價:¥1,400,000
宣德時期還制作有填漆器具,用五彩的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後像畫一樣,制作方法似乎更難。這種漆器使用很久還像新的,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制成。此外還有漂霞、砂金、钿嵌、堆漆等,也是以安徽歙縣人方信川制作的為佳,如仿制的砂金倭盒,胎輕漆滑,與日本出産的沒有什麼差别,現在見到的這類漆器多數是僞制品。另外,還有描金、灑金、塗金、妝彩、貼金、泥金、花彩、描彩等制法。清代初年還有好的漆器制品,嘉慶、道光以後日漸退步。
漆器收藏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多,新漆舊漆如何分辨?
<h1>一:從斷紋上判斷</h1>
漆器制作時間的遠近,與顔色的變遷、斷紋的出現有密切的關系。是以要想辨識漆器的新舊,顔色與斷紋兩方面作為依據。宋代時期的黑漆器物,漆的質地不堅實,漆器外表烏而不亮,像木炭一樣,好像當年被火燒過,漆的顔色與木頭渾然一體。是以都把它稱為“手皺紋”,又稱為“牛毛紋”。有這種紋路的漆器耐久性最好,是以直到今天還能看見。如果是像蛇一樣的斷紋,這種漆器很難儲存到今天。
明代制作的漆器,其外表略帶光澤,但這種光澤發暗而不刺眼。這類漆器的質地也不堅實,漆色泛現出木紋。不過,表面的斷紋有蛇腹紋、手皺紋兩種,直到現在還都能夠見到。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
康熙時期制作的漆器,有光澤的數量多,無光澤的數量少,這種漆器上的光澤明亮但不刺眼,其質地也不堅實,木紋等特點與明代的漆器基本上相同。偶爾也有沒有斷紋的器物,這一點和明代不同,明代時的漆器都有斷紋。乾隆年間制作的漆器上偶爾也能看到木紋,但都很細微,不太明顯,與前代的木紋相比,顔色或黃或紫,或與木色相同,這與此前的漆器完全不同。
新制的漆器經日曬風吹後,也會出現裂紋,且漆的質地也能糟朽。不過,其顔黑中透亮,看上去仍覺刺眼,不能發現木紋。而且漆味沒有散盡,一嗅就知道。用漆漆東西,漆好後必須陰幹。如果沒有幹透的時候突然被風吹日曬,則表面往往斷裂,進而成為長條狀蛇腹紋。是以,蛇腹紋古代漆器上有,新制漆器上也可能有,不能以有無蛇腹紋來判定漆器的新舊。不過,手皺紋是經過長時間後才逐漸生成,新制漆器上絕對沒有,隻有古代漆器上才有。
<h1>二:從顔色上判斷</h1>
明代的雕漆器物,有黑色的,也有紅色的。那時的紅色雕漆器物現在已成為紫色,底部和裡面都是素面。黑漆後雕刻,是以橫看時能看到其上的黑紋。然而明代的漆器無論是哪種顔色,其表面都帶有潤光。乾隆時候制作的紅色的漆器到現在已不發紫了,但比起新制漆器的紅色來,仍略微顯出一絲紫色。其上的圖案紋樣也沒有硬棱,顔色有黃色、綠色、紅色、古銅色、金色等,質地的堅硬程度和明代漆器相同。
清乾隆 剔彩萬歲長春漆盤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h1>三:其他細節上判斷</h1>
明代雕漆漆器的底部和裡面都沒有斷紋,表面稍微帶有光亮。明代雕漆器物底部或裡面也偶爾有畫花的,乾隆時制作的則沒有。如果是新制作的雕漆漆器,表面上毫無亮光,雕刻也不精巧如果用鼻子聞,能嗅到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