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鳴禽的第一步,就是勾勒鳴禽的輪廓。勾線順序一般是從口縫勾起,再勾上嘴線、下嘴線,然後勾眼皮、上頭部、頭部、背部、肩部、翅膀、腰、上尾筒、尾、胸、腹、下尾筒、跗蹠。這就是鳴禽的勾線順序。

要想畫好鳴禽,首先必須要把嘴、眼睛和爪子畫好。
(一) 如何畫鳴禽的嘴。勾鳴禽的嘴,一定要用比較挺拔的狼毫筆,用中鋒去勾鳴禽嘴的口縫,這條線一個是要求要挺拔墨色要飽滿,筆鋒要有力度,這樣才能把鳴禽嘴的力度通過勾嘴才能夠表現出來。然後再去勾上嘴和下嘴,上嘴線和下嘴線主要表現鳴禽角質的硬度。嘴是一個圓錐體,它的立體感要通過我們的三條線或者四條線把它勾出來。在勾鳥嘴時,不管是三條線還是四條線,它還比較能夠表現。表現鳥兒的時候,在勾嘴的時候,一定要把圓錐體、角質感、硬度、力度都要勾出來。不同的鳥類,嘴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
(二) 如何畫鳴禽的眼睛。勾鳴禽的眼睛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單線勾,一種是雙線勾。單線勾,一般在古畫宋代畫表現的比較多,現在的人們大部分都是雙線勾,尤其是工筆花鳥畫家在勾鳴禽的眼睛時,絕大部分都是雙線勾。勾眼睛實際上難度不大,主要是鳴禽的眼睛放的位置比較有學問,不同的鳥類,眼睛放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鳴禽鳥兒的眼睛就比較靠前,水禽的眼睛組比較靠後,同學們在觀察生活的時候注意,不同的鳥類,眼睛長的位置千差萬别,希望予以留心。
如何畫鳴禽的翅膀。翅膀是鳴禽力度一個主要的表現部分。鳴禽的翅膀,有蛤羽,有初級飛羽、次級飛羽、三級飛羽,還有大蛤羽,還有小翼羽。羽毛的組成,。
小翼羽和初級飛羽是表現鳴禽翅膀力度的兩個主要的切入點,小翼羽是用非常有力度的那種線把它勾出來,初級飛羽也是如此,但勾的時候一定用中鋒不能用側鋒,虛入虛出,在羽尖兩筆互相接線時候,注意那些接線的銜接。另外,羽毛的羽軸,它的直度、弧度、力度,希望在勾的時候也要注意。
(四) 如何鳴禽的爪子。在此隻提醒一句,刻畫鳥兒的爪子的時,用筆的力度、線條的鋼性,一定要注意,不能軟綿綿的,不能好像鳥兒的爪子折過一樣不行,一定要把鳥兒的力度、把爪子的這條線勾好。再有,就是勾爪子的時候注意,爪子腳趾甲的小肉墊,一定要把指甲托着,不能在指甲的根部上去畫肉墊,那樣畫指甲一挨什麼地方就折了。
1.黃眉雀
較工細的鳥,初學繪畫應先打草稿,定稿後後濃墨勾出,然後用畫紙(絹)覆上勾出各部輪廓,這稱為“過稿”。
2.白臉山雀
本圖采用工寫結合(又稱半工半寫)的方法,頗有輕松而細緻的效果。鳥的頭、胸、背用筆絲厾,翅尾用勾線墨染,再略絲翅羽,最後在鳥背背薄石青色即可。
3.家燕
家燕是常見的候鳥,嘴扁足無力,體形瘦長,但飛翔快速,很少栖樹上,多停于電線、竹竿和屋牆等處。這些生态習慣是畫鳥時應注意的。
本圖是小寫意畫法,用淡墨闊筆絲毛,幹後覆染中墨。胸肚白處可在暗部略襯淡赭色,再上白粉。
黑鹎鳥
黑鹎鳥羽色簡單,僅黑、白、紅三色構成整體,具體畫法如下:
1.硬毫小筆蘸深墨勾寫嘴、眼,濃墨點睛。
2.淡墨意勾頭部、面頰及胸部的外廓。
3.以碎筆、整筆結合的方法蘸深灰墨、濃墨點厾背、翅、胸、腹及腿羽,待墨色幹後用濃墨提寫翅羽的結構細部,并以三四筆勾點出尾羽的形态。
4.以淡胭脂色染眼的局部。
5.以濃朱磦色調曙紅染嘴,勾寫腿爪。
6.以胭脂色複勾嘴的輪廓。
7.用深鋅钛白色染頭部、腹部。
畫整幅作品,往往多以淡花青色、淡草綠色作局部點染,以突出其白色的頭部、胸部和羽色。
4.太平鳥
太平鳥的羽毛非常光潤,是以畫時在鳥體邊緣不宜有毛茸缺刻,以表現出它應有的毛質感。
本圖全用厾筆完成,這種方法中國畫稱之為沒骨法。用赭石調入淡墨、花青,再加入适量的薄膠水,在用筆時須注意深淡,避免全平。色中調為了不留明顯筆痕,使鳥體通身光潤。頭部用純赭石畫即可。
5.朱頂雀
羽毛上花紋較多的鳥,可用勾點結合的畫法來表現。在畫好輪廓後先用墨按深淡的要求點出背上羽紋,留出空白,再用淡墨統罩;肋處花紋也須層層覆加才見厚重,最後薄薄施色即可。
白頭翁
白頭翁是經常在畫面上出現的小鳥,用勾染法,先以硬毫小筆意勾,或用不同濃淡墨色點、勾、複勾,然後設色點染。
1.灰墨勾嘴,勾眼圈。濃墨點睛,點寫頭頂部前端的羽毛,淡墨絲、勾枕部、背部、胸部、腹部及腿上的羽毛。
2.重墨間灰墨點、勾覆羽、飛羽和尾羽,濃墨提加。
3.以淡赭分染頭的枕、颏部分的松散羽毛,分染覆羽及胸的局部,罩染翅上的覆羽、飛羽和尾羽。
4.以淡花青或淡墨調淡白粉點染背部至尾羽的部分。淡赭墨染胸,淡胭脂染眼。灰墨染嘴,濃墨寫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