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最早開始種植作物的嗎?
顯然不是,有研究表明,人類在大約12000年前開始種植作物。斐濟螞蟻大約在300萬年前開始種植水果作物;切葉蟻則是注明的昆蟲種植者,這些昆蟲根據切碎的植物物質運作真菌農場已經超過5000萬年。

斐濟螞蟻是一種名為凹頭臭蟻屬的螞蟻(Philidris nagasau),善于在各種樹木的樹枝上種植并收獲蟻類的水果植物。
Philidris nagasau将果實植物的種子插入到鄰近樹木樹皮的裂縫中。此後由工蟻對種植現場進行巡邏并施加肥料,這些肥料都來自于它們的糞便。随着植物生長,它們的基部形成大的圓形空心結構,稱為domatia,螞蟻便生活在空心結構中。
斐濟螞蟻的工作成果
通過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它與植物之間的微妙關系,螞蟻播種培育植物,植物的中空結構為螞蟻提供庇護地點。當果實出現時,螞蟻會吃果肉并且收集種子用于未來的種植。
斐濟螞蟻種植植物,另一種螞蟻則更喜歡“放牧”,被稱為“牧民螞蟻”。與牧民不同,牧民螞蟻主要放牧的是蚜蟲。
與蚜蟲天敵不同的事,這種螞蟻不會吃蚜蟲。他們喜歡在蚜蟲以植物為食後留下的含糖糞便上用餐。這種物質被稱為“蜜露”。
牧民螞蟻會在蚜蟲的栖息地建立自己的營地,他們會的腳中發出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來标記它們的蹤迹和領地。一些研究表明牧民螞蟻會利用這些化學物質來催眠蚜蟲,并控制它們。其他研究表明蚜蟲會被螞蟻吸引,因為它們形成了互利或共生的關系。令人驚奇的是,一些牧民螞蟻會咬掉蚜蟲的翅膀,防止它們飛走,便于控制。
螞蟻除了種植植物,放牧蚜蟲,還可以培養真菌為植物提供營養。
由牛津大學植物科學系的Guillaume Chomicki博士上司的研究表明,數百萬年的螞蟻農業改造了植物生理學。養殖螞蟻将富含氮的糞便直接沉積在植物體内,這導緻了這些超吸收植物結構的進化。這種新的了解可能為我們争取糧食安全的鬥争提供重要線索。
“植物吸收氮的速度是植物生長速度的關鍵限制因素。大多數植物,包括我們的作物,都從土壤中吸收氮,是以不會自然暴露在非常高的氮濃度下。在這裡,數百萬年來,螞蟻已經在植物體内直接沉積了富含氮的糞便。正在進行的工作旨在破譯本研究中發現的超吸收植物結構的遺傳基礎,最終可能轉移到我們的作物,進而提高其氮吸收率。”
螞蟻農業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