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文明的進步的和發展,在世界範圍内,人類已經探究了很多未知的事物,并成功将這些“未知”變成“已知”。
從古代探究居住的地球具體情況開始,再到現代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從地球走到太空,人類不斷重新整理和重新規劃對居住的環境的認知與未來發展計劃。從“天圓地方”到“地球是球形”的了解性差異變化;從眼睛所看到的自我想象到利用專業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浩瀚星河;從看似龐大的地球再到無盡的宇宙,人類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地球隻是無盡宇宙中的一顆小星球,人類對太空的猜想和好奇不斷驅使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員向太空進發,開啟探索宇宙奧秘的漫漫長路。在這條注定不會平凡的冒險道路上,失敗和意外的來臨也總是不可避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航天的發展</h1>
中國古代時期就已經有關于“奔月”的神話傳說,國外也有很多關于月亮的傳說,關于飛天,世界上有太多人想要嘗試了解。
在中國元末明初時期,陶成道第一個嘗試利用自制“火箭”将自己送上天空;二十世紀的萊特兄弟創造出世界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号”,人類終于有機會向天空進發,後來甚至到達更遠的太空。
符合所有生物進化和事物發展的本能與規律,從步行到車馬出遊,再到汽車的代步,我們不斷的探索者人類可以到達的極限;同樣的,在熟練掌握了“飛行”技能後,人類想要探究神話中的其它星星,比如月球。
于是,關于宇宙航天事業的發展,就自然而然地拉開了帷幕。
面對未知,人類總會不斷實驗探究,以求取得最大的成功。在探索太空的路上,失敗常常和科學家們的研究結伴而行,在這場冒險裡,從不缺少為之犧牲的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探索和犧牲</h1>
從人類整體發展史上來看,我們走向太空道路的時間并不是特别漫長。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世界當之無愧的強國,美國和蘇聯開展了激烈的“太空競賽”,人類開始嘗試走出地球,揭開地球以外世界的神秘面紗。
但是世間有成功就必定會經曆失敗,尤其是面對一個未知的危險領域。自宇宙航天事業開始,科學家們前仆後繼的研究宇宙事宜,更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太空中的五具“遺體”</h1>
在宇宙航天技術沒有完全成熟之前,有無數宇航員将自己投身到航天事業中,到今天為止,已經有22名偉大的犧牲者。而在這些人裡,有五位航天人魂歸宇宙,漂浮在太空中。
最早登上月球的航天員 加加林
尤金·舒梅克
尤金·舒梅克(Eugene Shoemaker)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矶人,天文學家。19歲大學畢業,20歲碩士畢業。他是行星科學開拓者和創始者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埋葬在地球以外天體上的人類。
在《科學》(1960年版)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天然柯石英”的發現記錄。尤金和另外兩名地質學家一起探讨關于隕石的問題,以“巴林傑隕石坑的地質研究”為課題,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撰寫,并以此為隕石撞擊坑的形成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參考證明。
尤金就算到了退休時期,他都一直從事着科學探究方面工作。後來,尤金在趕赴其它撞擊坑研究的路上遭遇嚴重車禍,不幸身亡。為了紀念這位科學家,人們将他所研究的隕石坑和後來發現的小行星,還有NASA在1996年所發射的探測器以“舒梅克”命名,表達敬意。
為了實作和滿足尤金早年的登月夢想,在1998年,NASA成功發射了“月球探勘者号”,在探測器中攜帶着尤金的部分骨灰,着陸月球,并将他埋葬在月球表面。
湯博
克萊德·威廉·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美國天文學家,1930年根據其他天文學家的預測發現了冥王星。
湯博小時候起就一直對天文學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自己還曾專門制作了一架天文望遠鏡,用于做天文觀測記錄。
當時,已有天文學家預言:在太陽系中,還存在着第九顆大行星,但目前還沒有人發現它的蹤迹。
湯博利用閃視比較儀,通過對比攝到的不同夜晚的星空各部位,尋找在星空背景中存在移動過程的天體。在1930年,湯博通過自己精心拍攝得到的照片反複進行對比,終于發現了早存在于預言中的“第九顆大行星”。
1930年5月,這顆神秘的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冥王星”(源自羅馬神話中冥王,Pluto)。
湯博去世後,在2006年,NASA發射“新地平線号”探測器,湯博的部分骨灰就在它的帶領下來到了遙遠神秘的冥王星球上,完成他登上冥王星的遺願,成為人類在宇宙中遨遊最遠的“太空遊客”。
前蘇聯的三名宇航員
上世紀,前蘇聯3位宇航員在太空的飛行計劃一共經過了23天,完成任務後,準備乘坐飛行器傳回。蘇聯航天規定:宇航員傳回地球時要脫掉太空服。是以這三名宇航員隻穿着沒有防護措施的工作服操作傳回艙,實施飛船傳回計劃。
在飛船與空間站分離的時候,連接配接着軌道艙和傳回艙的氣壓閥門沒有關緊,直接在太空中被震開,飛行器傳回艙内的空氣大量洩露,導緻艙内環境正常氣壓突變。這三名宇航員的身體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暴露在太空真空中,身體急性缺氧、體液沸騰(體液水分氣化),僅僅40秒就徹底失去生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結果</h1>
在航天事業的探索中,還有無數不知名的人前仆後繼,為探究宇宙的起源和人類的誕生、尋找人類社會持續永恒發展的方法、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而努力着。這一過程中付出代價的人們,都為航天事業和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全球生态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尋求可供人類開發和使用的新資源,我們還在不斷地向太空進發,探索宇宙的秘密,尋找新的文明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