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自然界動物中擷取的纖維,主要有動物毛發(羊毛、羊絨等)和腺分泌物(蠶絲、蜘蛛絲等)兩大類。由于其物質組成主要為蛋白質,故又稱蛋白質纖維。

(一)毛纖維

毛纖維是紡織服裝工業的重要原料,屬短纖維。它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如彈性好、吸濕性強、保暖性好、不易沾污、光澤柔和等,這些性能使毛織物和毛類服裝具有獨特的風格,是冬季内、外服裝的良好材料。天然動物毛的種類很多,紡織服裝常用的有綿羊毛、山羊絨、馬海毛、兔毛、駱駝絨、牦牛毛等。使用量最大的是綿羊毛,俗稱羊毛,通常經剪毛、抓毛等方法擷取。

1.羊毛

羊毛的分類方法很多,按羊毛的粗細和長度可分為細毛、半細毛、粗毛和長毛;按纖維的組織結構可分為細絨毛、粗絨毛、粗毛、發毛、兩型毛和死毛等;按羊種品系可分為國内的土種毛、改良毛和國外的美利奴毛、林肯毛等,其中以澳洲美利奴羊毛的品質為最好,其纖維細而均勻,毛叢長而整齊,卷曲正常,強度高,彈性好,光澤好,色潔白,雜質少,油汗多。

羊毛的外觀形态為根部粗梢部細,沿纖維長度方向呈天然卷曲。羊毛表面有鱗片,截面為圓形或近似圓形。羊毛纖維微細結構可分為鱗片層、皮質層和骨質層三層,其中髓質層隻存在于粗羊毛中。包覆在纖維外部的鱗片層不僅使纖維具有柔和的光澤,而且具有很好的可紡性和縮絨性。皮質層是羊毛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着羊毛的實體和化學性能。由于正皮質細胞和偏皮質細胞的分側分布,使羊毛有卷曲的外形。對粗羊毛來說,皮質層裡面還有髓質層,它是由結構松散和充滿空氣的角蛋白細胞組成,含髓質層多的羊毛,脆而易斷,且不易染色。

利用羊毛鱗片結構的這一特性,在濕執作用下,經機械外力反複擠壓,使纖維集合體逐漸收縮緊密,并互相穿插糾纏、交編氈化,稱為羊毛的縮絨性。毛織物經過縮絨整理,織物長度收縮,厚度和緊度增強,表面露出一層絨毛,手感豐厚柔軟,保暖性增強。利用羊毛的縮絨性,将松散的短纖維結合成具有一定機械強度、一定形狀、一定密度的毛氈片,這一作用稱為氈合。氈帽、氈鞋等就是通過氈合制成的。

羊毛纖維的吸濕性非常好,僅次于羊絨,水蒸氣能順着表皮細微角質層滲入。但由于纖維的針狀形态及表面重疊的鱗片使水滴不易滲透織物中,故又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羊毛在幹燥狀态下的回彈性較強,故其織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然而濕态下的織物尺寸穩定性會受到一定影響,且容易起皺。因而,羊毛服裝加工中往往利用這一特性,在濕狀态下用蒸汽熨燙整理,或将面料施以打褶加工,待織物處于幹燥狀态下時,則顯示出相應的形态風格。為了避免在雨天回潮時服裝褶裥變形,可在羊毛織物的後整理中進行耐久褶裥加工。

羊毛不耐堿,在pH值大于8的稀堿液中毛質即受損害,沸熱的3%氫氧化鈉溶液能完全溶解羊毛,堿還能使羊毛變黃,因而羊毛制品在洗滌時不宜選用堿性洗滌劑。

氧化劑和還原劑會使羊毛受損,氯化合物類氧化劑則會軟化或破壞羊毛鱗片,這種作用被應用于羊毛的防縮整理。

光對羊毛的氧化作用極為重要,光照使鱗片端受損,易變黃。此外,由于纖維的蛋白質成分和良好的吸濕性,羊毛易受蟲蛀和黴變。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澳洲美利奴羊

2.山羊絨

山羊絨,國際通稱為Cashmere,中文譯音為“開司米”。為了适應劇烈的氣候變化,山羊全身長有粗長的外層毛被和細軟的内層絨毛,以防風雪嚴寒。山羊絨則指内層絨毛,無髓質層,鱗片邊緣光滑。纖維直徑比細羊毛還細,平均細度多在15~16um,平均長度為35~45mm,伸直長度達自然長度的3倍。外觀形态呈不規則的稀而深的卷曲,有白、青、紫等顔色,以白絨最為珍。纖維具有細、輕、柔、滑、保暖性好等優良特性,吸濕性居纖維之冠(标準回潮率為17%)。主要用幹純紡或與細羊毛混紡,是高檔貴重的服裝材料。但山羊絨酸、堿、熱的反應比細羊毛敏感,纖維的損傷也很顯著,對含氯的氧化劑尤為敏感。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山羊

3.馬海毛

馬海毛即為安哥拉山羊毛,原産于土耳其安哥拉省,是光澤較強的長山羊毛的典型。馬海毛的形态與長羊毛相似,毛長120~150mm,直徑為10~90um。由于鱗片平闊緊貼于毛幹,且很少重疊,使纖維表面光滑,具有絲般的光澤。截面圓形性高。此外,由于皮層幾乎都是由皮質細胞組成,因而纖維很少卷曲。馬海毛強度高,且具有優越的回彈性、較高的耐磨性及排塵防污性,不易收縮也難氈縮,容易洗滌。對一些化學藥劑的作用比一般的羊毛敏感,有較好的親染性,吸濕性與羊毛近似。由于在皮質細胞之間有空氣間隙,毛質輕而蓬松。馬海毛屬于多用性纖維,可純紡或混紡織制高檔毛類服裝和裝飾材料,特别是長毛、毯類織物。制品具有很好的彈性和手感,亮度高,光澤悅目。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4.兔毛

紡織服裝用的兔毛來源于安哥拉兔和家兔。安哥拉兔毛細長,毛質優良,而家兔毛品質較次。兔毛有絨毛和粗毛之分,其組成、結構與羊毛及其他毛纖維相似。絨毛細度在5~30um,粗毛細度為30~100um。大多纖維細度集中在10~15pum,長度集中在25~45mm。兔毛的絨毛和粗毛都有髓質層。絨毛截面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四邊形,粗毛截面為腰子形、橢圓形或啞鈴形。兔毛相對密度小,吸濕性比其他纖維都好,因而纖維細而蓬松、輕、軟、暖。但由于卷曲少,表面光滑,纖維之間的抱合力較差,纖維強度較低,單獨紡紗有困難,制品、易掉毛,是以常與羊毛或其他纖維混紡。此外,兔毛的縮絨性較羊毛差,染色度比羊毛淺。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5.駱駝毛

用于紡織服裝的駱駝毛大多取自于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毛粗短,無紡紗價值。駱駝毛的色澤有乳白、淺黃、黃褐、棕褐色等,品質優良的多為淺色。駱駝毛中含有細毛和粗毛,即駝絨和駝毛。駝毛長50~300mm,駝絨長40~135mm,平均直徑50~209um。駝毛鱗片少且邊緣光滑。駱駝毛的強度很大,富有光澤,保暖性好,縮絨性差,常作為工業用品或填充料,經久耐用。駝絨可制作進階粗紡織物和毛毯,尤其适于制作針織物或填充料以代替絮棉,有輕暖舒适的特點。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

6.牦牛毛

牦牛是産于我國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高寒草原的特有牛種。牦牛的被毛由粗毛和絨毛構成,多為黑色、黑褐色或夾有白毛,不利染色。甘肅産的白牦牛絨則屬珍品。牦牛絨平均細度約20um,長約30mm,有不規則彎曲,鱗片呈環狀邊緣整齊,緊貼毛幹,故纖維很細、光澤柔和、彈性強、手感滑糯。牦牛毛平均細度約70um,長約110mm,有毛髓,纖維外形平直,表面光滑,剛韌而有光澤,氈縮性差。牦牛絨可與羊毛、化纖、絹絲等混紡作為精紡、粗紡原料。牦牛毛可制作襯墊織物及毛氈等,牦牛尾可制作假發和裝飾品。

服用纖維——動物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