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作者:晨楓老苑

6月2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布爾運河工程第一座橋梁的奠基儀式上表示,伊斯坦布爾運河将在土耳其的發展中翻開曆史性的新篇章。這也代表了運河工程的啟動。運河是人工開挖了,是以先造橋、後挖河反而是正确的程式。作為伊斯坦布爾運河建設計劃的首個開工項目,這座公路橋為8車道,長840米,是計劃建造的6座橋之一。

在還沒有土耳其的時候,博斯普魯斯(以及黑海西海岸)是希臘文化圈的一部分。博斯普魯斯在希臘文裡的意思是牛跳躍的地方。相傳這是伊娥(Io)跳躍的地方。伊娥是赫拉的一個女祭司,被宙斯看上了。宙斯盡管到處偷情,但還是怕赫拉的嫉妒,于是把伊娥變成一隻可愛的小白牛。赫拉看穿了宙斯的詭計,假裝不知道,硬要宙斯把小白牛送給她做禮物。宙斯沒有辦法,隻好割愛。赫拉派百眼巨人阿戈斯(Argus)看住伊娥,伊俄可以在海邊随意遊逛,但總是在阿戈斯的看管之下。伊俄遊逛的地方以她命名為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就是亞得利亞海和地中海之間的那片海域。阿戈斯睡覺的時候也隻需要閉上一半眼睛,是以小白牛看得牢牢的,宙斯一點可乘之機都沒有。宙斯一着急,派赫爾姆斯奏催眠曲,把阿戈斯的一百個眼睛都催眠得閉上了,乘機割下他的腦袋。赫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派一個牛蠅把可憐的伊俄叮得苦不堪言。伊俄一着急,就使勁跑,一直跑到海峽邊,一躍從水上跳了過去,這裡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傳說中伊俄日後到了埃及,生下了宙斯的兒子,子女後代中有卡德莫斯和歐羅巴,這兄妹倆回到了歐洲,這是後話了。不過宙斯又勾搭上了歐羅巴,這是他的玄孫女,比曾孫女還小一輩。貴圈真亂。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赫拉識破宙斯把小情人伊娥僞裝成小白牛的詭計,假意要小白牛過來作為禮物,宙斯是個怕老婆的,隻好割愛

從給大航海時代開始,海運是遠端運輸的主力。黑海航運出達達尼爾海峽後,一面可以通向地中海沿岸國家或者大西洋國家,一面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國家和太平洋國家。達達尼爾海峽比較寬闊、平緩,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就、狹窄、曲折、湍急了,最窄的地方隻有六七百米,寬的地方也就兩千來米的樣子。水上很是繁忙,來往的大船不說,還有衆多的小船,有些是渡船,有些是本地的運輸船,還有一些是遊艇。

黑海原來是内陸海,其實是一個淡水湖。在冰川時期後,冰雪融化,水位暴漲,從這裡奪路而出的湖水沖刷出一個海峽,這就是如今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即使在今天,黑海的鹽度也低于地中海。鹽度的不同導緻水面和水下的水流朝向相反的方向流動,是以海峽裡水流相當湍急而且紊亂。“瓦良格”号航母拖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最大的反對意見是拖帶無動力的鋼鐵巨艦過海峽,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這不是無理取鬧,也不能全怪到西方陰謀作梗上。在這個地方,有動力的船還可能失控,那麼大一個無動力的船殼要拖過航行繁忙、兩岸房屋密集的地方,确實有安全上的擔憂。

作為重要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航并不便利,海峽内能過往的船隻噸位和數量受到限制,海峽兩端經常積壓大量商船。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繁忙的水道,紅色代表聚集的船隻,正在等待通過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2006-18年間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過噸位(左列)和船長200米以上的大型船隻數(右列)一直在增加

但黑海-地中海的航運一直在迅速增加。在20世紀30年代,海峽的過往船隻數量每年隻有3000多艘,現在已達45000艘,其中8000艘以上是油船,運載1.45億噸原油。換句話說,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航量差不多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倍。預計2050年的通過量可能多達7.8萬艘,而土耳其的測算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安全通航量僅為25000艘。

另一方面,這也是土耳其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從君士坦丁堡時代到現在一直是這樣。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兩岸是1000多萬人的伊斯坦布爾的高檔住宅區,人煙密集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這裡更是曆史文化遺産的雲集之地

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又是土耳其最發達地區,在奧斯曼帝國時代就王宮、豪宅雲集,現在更是人煙密集,大量住房直接建造到水邊。過去隻有歐洲一側繁華,兩岸橋梁通車後,亞洲一側也開始發達起來了。這好比北京的文津街拓寬到海峽,每天有一百多艘大小船隻經過,隻要有一艘出一點閃失,就是不可接受的損失。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輝煌的蘇萊曼”在伊斯坦布爾建造了以自己命名的蘇萊曼清真寺,這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清真寺(更加有名的藍色清真寺位置更好,但沒有這個大),是賽南設計的

曆史上,在奧斯曼帝國初期的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就提出過開挖伊斯坦布爾運河,并任命最偉大的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米馬爾·賽南(Mimar Sinan)領軍,伊斯坦布爾最大的蘇萊曼清真寺就是他設計的。

那時沒有那麼多船隻過往,大小宮殿也還不多,主要是出于航運安全的考慮。此後還有過至少6個動議,都無果而終了。現行的伊斯坦布爾運河計劃最早由埃爾多安在2011年出任總理時宣布。原計劃2018年下半年動工,20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一百周年前建成,現在看來要推遲了。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伊斯坦布爾運河有5條路線方案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最後標明的是對應于紅線方案

伊斯坦布爾運河長約45公裡,深度20.75米,河沿寬度360米,河底寬度275米,可通過的船隻比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都大,将大大舒緩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航運緊張狀況。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運河計劃在6年内建成,耗資150億美元。資金将以私人投資為主,建成後獲得一定年限的營運權,到期後産權移交政府,成為公有。運河也将拉動就業,建造期間将雇傭8-10萬人,建成後将雇傭500-800從業人員。運河的黑海出海口将建立港口,運河區将建立抗地震的新型住宅區,還有配套的高鐵線、高速公路線。

土耳其聲稱運河的建造投資可以很快從過往的船隻收回,運河、港口及相關産業預期可産生每年80億美元的收入,但這是最大的争議之所在。在1936年,英國、法國、蘇聯、日本、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土耳其簽署了《蒙特勒公約》,規定平時各國和戰時中立國商船可自由通過。伊斯坦布爾運河不像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不繞幾千公裡的話,隻有這一條路,走運河甚至不比走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更近,如何確定原來免費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船現在付費走運河,這是一個問題。

這并不是沒有先例的。很多城市都有收費高速道,為了避免堵塞,不少人為了節約時間,甯願花點錢。《蒙特勒公約》也容許土耳其以航行安全和衛生為由限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航量,增加船主走運河的動力。但現在還難以預料多少船主會付費走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伊斯坦布爾運河(左列)的長度不算大,但河底寬度較大,可通過的船寬更大

伊斯坦布爾運河還有獨特的戰略意義。《蒙特勒公約》還規定:在平時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可自由通過海峽,非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海峽則要受到如下限制:

• 同一時期通過的軍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5萬噸

• 在黑海停留的船隻總噸位不得超過3萬噸

• 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1天

• 在戰時如土耳其為中立國,各交戰國軍艦不得通過海峽;如土耳其為參戰國,則由土耳其決定是否允許别國軍艦通過

• 在任何情況下,軍艦通過海峽時不得使用艦載飛機

關于《蒙特勒公約》規定博斯普魯斯海峽不得通過航母,條約第11條規定黑海沿岸國家的任意噸位主力戰艦都可通過,但附錄2規定“主要為在海上運載和運作飛機而設計或者改裝的艦船除外”,但載有飛機甚至具有飛行甲闆的艦船都未必在禁行之列,如具有直升機甲闆的驅逐艦。

《蒙特勒公約》在二戰時代限制了德國艦船通過,戰後則阻止美國航母和兩栖戰艦通過。但蘇聯把“基輔”級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稱為“載機巡洋艦”,在設計上也确實保留了重型反艦飛彈,可以辯稱這隻是具有飛行甲闆和載有飛機的飛彈巡洋艦,并非航母。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還要啥伊斯坦布爾運河?

“瓦良格”号或許是最後一艘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航母,但可能不是黑海裡的最後一艘?

土耳其選擇預設蘇聯的辯詞,否則就要重開《蒙特勒公約》的談判,很可能因為聯合國《海洋法》關于航行自由規定的存在而遭到廢除,那對土耳其的海峽控制權并不利。

伊斯蘭布爾運河是否要遵從《蒙特勒公約》,各方間接并不一緻。俄羅斯認為同樣有效,因為這可以繼續限制美國航母和北約海軍進入黑海;土耳其認為不再有效,這可以給土耳其更大的自由度。在理論上,土耳其可以在不違反《蒙特勒公約》的同時,容許美國航母進入黑海,和容許黑海裡具有更大的西方軍事存在。

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沙俄在高加索和黑海的擴張基本上是以奧斯曼為代價的,現代土耳其依然時不時與俄羅斯發生利益沖突,在叙利亞、亞美尼亞都是這樣。土耳其需要借用歐美的力量制衡俄羅斯。另一方面,土耳其也需要借用俄羅斯的力量制衡歐美。運河在繼續利用《蒙特勒公約》給予土耳其在中立和借力打力方面更大的戰略自由度。

超級工程對任何國家、對任何國家或者朝代都是難以抵禦的誘惑。這不僅極大增強執政者的威望和凝聚力,也将極大提升綜合國力,前提是項目要能過籌資關、實施關和營運關。對于土耳其來說,這三關都不好過。由于盈利前景不明,半公半私的公司能貢獻的都貢獻了,但還是有很大缺口。土耳其政府已經宣布,可能會動用政府投資填補空缺。這不能不影響到土耳其的政府财政和稅收、債負,影響到土耳其的政局。

超級工程在技術上也有工程機械和工程管理問題。45公裡的運河如果中國來挖,也是大工程,但隻是個調集足夠多的挖掘機和重型卡車的問題。但土耳其就不一樣了,且不說調集那麼多機械裝備和操作人才不容易,也缺乏這樣的大型工程的管理經驗。工程延期、超支幾乎是必須的。

運河的營運和盈利也是問題。

但這已經成為埃爾多安的政績工程了,已經騎上了虎,隻能往前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