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釣其實很簡單,隻要掌握了這兩點,都可以算是一名合格的釣手。一個是如何快速找底,精準調漂;第二個就是抓口的技巧,判斷魚口,抓住提竿刺魚的時機,這兩點都是野釣中最基本的技巧。
對于第一個調漂的技巧,大多數釣友基本都能夠掌握。但是抓口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明明看到的黑漂,提竿刺魚發現什麼也沒有。這種現象,不管是新釣手還是老司機,都會經常遇到。特别是我們在釣三米以上深水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對于這一問題,小編總結了兩點原因。
一、線組問題
對于黑漂不中魚的情況,有很大可能就是線組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在野釣中時常會出現擋口這一問題,這也是導緻黑漂不中魚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說魚鈎的大小,每個型号的魚鈎針對不同的魚種,每個地區的魚情,目标魚不同,使用的魚鈎也不相同。比如說我們在垂釣小魚的時候,使用鈎号較大的魚鈎,就很容易出現擋口的現象。因為魚鈎過大,小魚的嘴巴太小,不能完全将魚鈎整個吞下,隻有咬着部分魚鈎逃跑,這時候鈎尖還露在外面。吃漂信号回報到魚漂上,就會出現明顯的黑漂現象。但是我們在提竿的時候,由于鈎尖沒有在魚嘴巴裡,是以就出現提竿不中魚。再一個就是魚鈎太小,魚鈎鈎号太小,在我們發現黑漂信号起竿刺魚的時候,小魚鈎無法刺穿魚嘴,很容易導緻脫鈎跑魚。
二、調釣問題
雖然每個釣魚人都會熟練地調漂,但是大多數釣友并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調靈什麼時候該調鈍。當魚漂過于靈敏,那麼魚兒輕微的吃口動作都會被放大,形成黑漂動作,可這時候的魚兒并沒有完全将鈎餌吃進去,導緻提竿不中魚。是以小編建議将魚漂稍微調鈍一些,更利用抓實口。
再一個就是魚漂吃鉛量的問題,我們在野釣中,盡量不要采用吃鉛量太小的魚漂。因為魚漂的吃鉛量小,魚群經過時撞到鈎餌也會讓魚漂産生信号,使我們很容易誤判成魚兒咬鈎,這時候提竿肯定是沒有魚的。是以魚漂的吃鉛量要和線組的大小完全搭配,才能更好地減少黑漂不中魚的現象發生。
三、餌料問題
我們垂釣深水的時候,為了使餌料快速的到底,基本上都會使用搓餌。如果我們的搓餌過大,霧化較慢,是不利于魚兒進食的。因為搓餌我們一般都會調制得比較硬,餌料在下落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的産生霧化,那麼當餌料到底之後,整體大小是沒有變化的。這時候魚兒即使咬着鈎餌跑,因為餌料過大的緣故,它也無法将鈎餌完全吃進嘴裡。是以這也是我們在野釣中需要注意的一方面。
關于黑漂不中魚,大部分是因為上面三種原因造成的。我們在垂釣的過程中,通過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問題。及時的改變或者調整可以使黑漂不中魚這一現象極大的改善。如果釣友們還有更加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本期内容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關注老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