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作者:火土生金

章傑/搜集整理

之16“鳳凰堰”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由铧場直過女娲山,也即寶豐鎮北面,就是寶豐大平壩的上壩。上壩的幾千畝良田,生五谷,長莊稼,靠的是鳳凰堰的灌溉。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很久很久以前,上壩的良田并沒有水灌溉,念叨起來這個事兒啊,還是多虧了女娲娘娘。當年,女娲煉石補天時,爐火燃旺了以後,伏羲一個人收集五彩石,忙不赢手腳,看着看着供不上爐裡冶煉了,總不磚爐火空空燃燒哇?天下的鳳凰曉得這個消息,不用誰打招呼,都用嘴銜來了五彩石,徑直朝爐火裡投。

鳳凰們一趟飛來一趟飛去地幫忙采石、投石,路途上累出了汗,投石時在爐前上又烤出了汗,累得鳳凰們直到天補起,還汗流下止。女娲為了感謝鳳凰們的大力幫助,就在寶豐山西紫竹林中,砍了些紫竹,做笙、箫、築、笛,吹出優美的曲調,讓鳳凰們聽,要鳳凰們歇歇汗。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鳳凰們見補天的大功告成,也就心安理得地排成長隊聽優美的曲調。鳳凰隊,一直排到上壩河垴上,當鳳凰聽完女娲第一回的笙箫演奏後,身上的汗落到了列隊的地面上,形成了一道渠堰。從此,這渠堰就再沒有幹涸過。灌溉得千畝良田年年都是好收成。寶豐人懷念着鳳凰,就把那條清淩淩的堰,叫作鳳凰堰。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之17“黃鹂與黃栗”

寶豐鎮北面,有一大片青山秀水的山鄉,總地名叫作黃栗。說起講究來,與黃鹂、黃栗都有因由。

當年,女娲娘娘為了感謝鳳凰幫忙銜石投爐補天,舉行了一場新做的笙、築、笛、箫演奏晚會,讓鳳凰們聽一支又一支優美的曲調。寶豐鎮北面山鄉的黃鹂們曉得這個好消息後,就輕輕飛來,尾随在鳳凰隊後面聽便宜。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那個晚上,鳳凰聽着女娲的笙箫演奏,如醉如癡;黃鹂們雖然是前來聽便宜,聽得也很認真。不僅聽懂了曲調,而且還記熟了每一支曲調,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歌唱着。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聽着黃鹂們悅耳動聽的歌曲,那裡的男男女女的人都長了精神,耕地種田都成了一把把好手。為了感謝黃鹂的美妙歌唱,那裡的人們就趕緊種出一坡坡一叢叢栗子,好讓黃鹂們吃,以便黃鹂有勁兒地歌唱。那年秋天,人們等不及了要用栗子喂黃鹂,栗外毛刺殼初發黃時,就從樹上打下來,砸開外邊的毛刺殼,剝開黃栗仁喂黃鹂。哪曉得毛栗殼初黃的栗子,吃了脹勁大,把一隻隻黃鹂給脹死了。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這裡的人很懷念黃鹂的美妙歌唱,就把地名叫黃鹂。後來,有人提議,要記住黃栗脹死黃鹂的教訓,就把地名改稱作黃栗,至今沒變。

「女娲故事」之16、17:“鳳凰堰”和“黃鹂與黃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