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植樹造林不能是一個單一的物種?
蔣高明
從生态學的角度來看,人工純林的主要問題是:
首先,天敵不喜歡純淨的森林,容易誘發病蟲害。在自然生态系統中,物種是一起誕生的,形成了吃與食之間的"食物鍊"或"食物網"關系。由于純淨森林隻考慮了單一物種"人類"的需求,而沒有考慮到有益鳥類、動物、益蟲作為食物和栖息地的需求,是以天敵不喜歡造訪,極易爆發病蟲害。目前,全國松毛蟲面積每年超過5000萬畝,木材損失量達1000萬立方米,經濟損失高達100億元。由于大面積造就了單一的楊樹林,出現了牛等蟲害防治困難,很多人被害蟲啃了很多洞,甚至全軍都被摧毀了。2002年9月,在"三北"保護林重點縣之一甘肅省永登縣,農民不得不砍掉生長15年的13萬棵楊樹,影響了甘肅省面積50萬畝,1.2億棵楊樹受到影響,由陽樹腐爛害蟲黃斑馬星和光肩星天佐造成。據統計,"三北"地區每年遭受天涯250萬畝的危險。這種害蟲被稱為無煙"森林大火",我們經營了幾十年的"三北"保護林,受到了小田牛的嚴重挑戰。
其次,元素的正常循環被打斷,大地測量嚴重。天然林不需要人類的藥物和施肥,可以生機勃勃地存在,生态系統的機理具有元素循環的重要功能,物種越豐富,元素循環越徹底。其中一些物種專門制造肥料,如固氮豆類,另一些則負責将植物和動物的碎片或屍體減少到肥料,如微生物和線蟲,而更豐富的植物則固定更多的太陽能來合成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這樣的生态系統非常有生命力,土壤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純淨森林一旦種植,上述功能就無法正常實作,地面力量逐漸下降。人工純森林引起的大地測量學下降在冷杉,桉樹,柳樹和落葉松的人工林中很明顯。冷杉人造林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生産力的産生不如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在20年内每公頃人工林損失積累30-45立方米。在花崗岩發育的土壤中,人工純淨林的創造造成的土壤衰退更為嚴重。
第三,生物多樣性的下降容易受到外部環境波動的影響。天然林植被複雜多樣,一個山坡上可以分布着各種森林植被類型,無論是在幹燥還是潮濕的天氣,甚至是昆蟲災害或火災,物種都有很大的互相補償作用,互相依存才能抵禦這些不利的環境壓力。任何森林都是多樹種的混合體,如南方山區的白桦林,有180多種樹木,僅林冠就至少4層,有灌木和草本層,管梁植物多達400種;這種環境為多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使森林具有許多功能,例如節水。然而,由于生物多樣性嚴重下降,林區生态環境惡化,森林各種功能和生産力缺乏充分發揮,單一樹種或幾種樹種的大型人工林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