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10月29日,國新辦舉行自然資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釋出會,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表示,未來建設用地供需沖突會更加突出,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也要靠政府出台新的規則和标準來全面提高用地效率。

自然資源部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陸昊(圖檔來源:國新網)
陸昊表示,從“三調”結果看,城鄉建設外延擴張的态勢還沒有根本扭轉。人均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不足是基本國情。“三調”結果顯示,過去10年,全國建設用地總量比“二調”時增長了26.5%,同期國内生産總值增長了109.4%,同期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由48.3%增加到62.71%。從這組資料的相關關系上看,建設用地的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總體是吻合的。
但是在實際當中,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不夠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城市和建制鎮當中,低效閑置用地的問題突出,村莊用地總量過大、布局也不盡合理。無論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還是下一步促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都毫無疑問需要土地資源支撐。
“我們的基本判斷是,未來建設用地供需沖突會更加突出,是以如何扭轉城鄉建設外延擴張的态勢,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陸昊說,在土地資源緊限制的情況下,為實作高品質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全社會都應該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也要靠政府出台新的規則和标準來全面提高用地效率。
第一,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建設用地總量和布局的合理管控。陸昊指出,城鎮開發邊界是三條控制線當中的一條,它是依據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格局劃定的。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以後,城鎮建設必須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範圍内。
第二,要嚴格實施年度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控制。目前,要堅持新增建設用地名額跟着項目走,要跟着好項目走,跟着可持續發展的項目走。當然,首先要保證基本民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第三,要堅持大力度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繼續完善增量的安排與消化存量挂鈎的機制,鼓勵各地更大力度地處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同時,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注重推動城市的更新,形成政府和社會都要關注存量、盤活存量的工作格局。
第四,強化土地使用标準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評價。陸昊強調,一方面要下大力氣完善修改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的建設用地使用标準。第二方面是要強化源頭控制,要加強項目生成階段集約用地審查。重大的項目、占地多的項目,應該努力達到國内同行業目前節約集約用地的先進水準。第三方面是要全面開展各類開發區和園區的用地普查,使得園區真正成為産業化的節約集約用地最好的地方。當然,出台這樣的政策也要慎重把握東中西部不同的資源禀賦和産業發展訴求,以及管理的能力和水準。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