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大部分地區都在北極圈内,氣候寒冷,其島嶼近80%的區域被冰覆寫。但每年,除了一望無際的冰原外,一些特别的天氣現象也會出現在該地區——在島上秋季無冰的沿海地區,除了北極苔原的多彩變化之外,每年的這個時候還會出現大型沙塵暴!

2021年10月18日,格陵蘭島西部沿海的不少地方空氣中彌漫着灰塵,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上拍攝的圖像顯示,在格陵蘭島西部沿海,至少有有3-4場沙塵天氣出現,沙塵流從格陵蘭海岸向西吹,在衛星圖上像是擴散的青煙。
不過,這種沙塵暴和我國北方熟悉的沙塵暴不同,這種沙塵暴的主要成分實際上是冰川淤泥或“石粉”——也就是被流動的冰川磨成粉末的岩石殘留物。無論是冰川淤泥還是岩石粉末,材料都非常細膩而輕巧,風可以很容易地将它吹到空中。根據NASA遙感科學家聖地亞哥加索的說法,像這樣的沙塵暴流在從夏季到冬季的過渡期間最常見。比如在2018年9月,格陵蘭島東海岸的一處冰川河谷裡,幹燥的冰川淤泥被風吹起大規模的沙塵暴。
2018年9月,格陵蘭島的沙塵暴
在夏季,快速流動的河流将融化的水從冰蓋帶走并流入海洋。但到了秋季,較冷的氣溫導緻融化速度減慢,河流消退,便露出大片冰川淤泥。如果這個時期尚未開始下雪,淤泥開始變得幹燥,一旦起風就會吹起大量的塵埃,形成“北極沙塵暴”。
10月18日,衛星監測格陵蘭島冰川山谷充滿了懸浮的塵埃,顯示着這一地區風正掀起大規模沙塵。
當然,這一地區的沙塵暴不僅規模小,影響程度也和地球其他地區的沙塵暴不一樣,像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能将沙塵擡高到很高的大氣層面,能将塵埃吹到幾千公裡外,而格陵蘭島的沙塵暴塵埃影響集中在相對較低的高度,一般來說高度不超過1000-2000米。盡管如此,穿過格陵蘭冰川山谷的風仍會産生強烈的陣風,并在一天内将灰塵帶到數百公裡外。
這些灰塵可能會被帶到離海岸很遠的地方,可能會将營養物質帶到不容易獲得營養物質的地區,但這不一定是好事——2021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從格陵蘭島揚起的灰塵可以提供支援冰藻大量繁殖的礦物磷,進而讓冰川表面變色。就像煙塵或灰塵顆粒一樣,在冰川表面生長的藻類也會讓冰變暗,進而降低其反照率,吸收更多太陽輻射而加速格陵蘭島冰蓋融化,進而深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危機,從這點上看,格陵蘭島沙塵暴其實是大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