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騰馳//落葉

馬騰馳//落葉
馬騰馳//落葉

落 葉(散文)

作者:馬騰馳

連綿不斷,讓人心煩意亂的秋雨,好不容消停下來。

人行道上,高大的法國梧桐樹下,來來往往的行人不斷走過,他們的臉色是燦爛舒心的。沒完沒了的秋雨終于停歇了,我跟他們一樣,心情大好。

有鳥兒在樹上歡唱。惱人的秋雨停了,鳥兒的鳴叫聲也變得清脆悅耳,惬意歡快了許多。

一片金黃色的梧桐樹葉,從高高的枝丫上飄落而下,掉到我胸前,輕輕地一晃,往下落去,我一激靈,雙手接住了它。擡頭朝樹上望去,樹上的葉子,不再是盛夏時那種蒼翠欲滴的綠色,個别的葉子已完全變黃,整樹的葉子也已綠中泛黃了。

這片和我撞了個滿懷的梧桐樹葉,此刻就拿在我手上。我把這片葉子的正面、背面細細地看了看,支撐葉片,呈扇形分布,為葉片提供水分、無機鹽、輸出光合産物的葉脈,已完成使命,變成了失去生命力的白色。

我把這片梧桐樹葉帶回工作室,放在我寫作的案子上。一葉知秋,這片梧桐樹葉,把秋天的資訊帶到了屋子裡,旁邊桌子上、花架上那麼多蓬蓬勃勃生長着的花草,它們看到這片落葉,一定會感覺到室外秋天的寒意了吧?

落葉,從古到今,文人墨客們生發過很多的感慨,寫下了數不盡的詩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土地上耕作的農人,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讀過那些詩文中的一些篇章,更多的農人并不知曉,也不關心那些詩文中說了些什麼。落葉飄零,正是緊張的秋收秋種之時,地裡忙不完地活等着他們,他們不會想這想那,不會因為落葉而下就停了手中的活。對他們來說,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樹木落葉,隻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一個季節轉換罷了。

小時候在老家大張寨,每到秋季,農人們把玉米收回來壘成塔,小麥種到地裡,秋收秋種完了,疲憊的他們才會長長地舒一口氣,說一聲,總算忙完了地裡的活,叫人好好歇幾天,松活松活。話是這麼說的,他們哪能歇得下來呀,農活,永遠沒有個盡頭,永遠沒有幹完的時候。秋收秋種結束,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忙完了一段緊張繁重的體力活而已。

記得那年秋天的一個下午,祖父在屋子裡剝着玉米棒。屋外,帶着哨音的西北風,似乎帶着一把把鋒利的刀子,把樹上的葉子齊刷刷地削割下來。一地落葉,在院子裡呲啦啦,呲啦啦地旋轉着,翻卷着。

祖父停下手中正剝着的玉米棒,看着院子裡翻飛不停的落葉,長歎了一聲,而後自言自語地說,天冷了,天一下子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樹上的葉子跌光了,明年,樹枝上還會發出新芽芽,還會長出新葉子。唉,人也是這樣,一茬茬地來到這個世上,又一茬茬地走了!臉色凝重的祖父收回目光,低頭又去剝手中的玉米棒。一定是那呼嘯的西北風,那一院子飛來飛去的落葉,使祖父有了感歎,有了話說。

祖父撂下手中的玉米棒,站起身來,用拳頭砸了砸酸疼的腰,去屋角拿起掃帚,朝院子裡走去。他邊走邊說,人不能跟落下的樹葉一樣,說走就走了,人在世上走一遭,總得用力,總得用心給世上留些東西,留些樣樣項項才對呀!

年齡大了的祖父幹活時,吃完飯,放下碗筷稍事休息時,時不時會說一些給他自己聽的話。他不緊不慢,自顧自地說着話,那聲音既在耳旁,又好像是從遙遠的地方傳過來的一樣,有一種特别的難以言說的感覺。

祖父去院子裡掃落葉,我提了擔籠,把祖父掃在一起的落葉裝入擔籠,提到廚房裡,倒在鍋頭下。在那個日子艱難、物資緊缺的年代,清掃在一起的落葉不會随便倒掉,那是要用來燒火做飯的。

許多年過去了,祖父當年看到落葉紛飛時說的那一席話,那個語氣,那個表情,到了今天,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祖父雖是普普通通的一個農民,但他為人剛正無私,做事兢兢業業,不管是當飼養員、看護瓜園,還是去外村的油坊給生産隊榨菜油,凡是他經手的事,清清白白,從不沾生産隊一分一厘的便宜。中間的故事很多,細節很詳盡,很是感動人。祖父被村裡人親切地稱為“保國忠臣”。祖父書看得多,有文化,記憶力非常好,人們叫他“活字典”。祖父以他的清正人品,以他的學識,赢得了村人的尊重。他去世三十多年了,直到現在,村人仍會提起他,仍會說起他的好!祖父以他的言行,以他的做為,诠釋了他當年說過的話:人不能跟落下的樹葉一樣,說走就走了,人在世上走一遭,總得用力,總得用心給世上留些東西,留些樣樣項項才對呀!

“清正守規,堅骨熱腸,讀書識禮,真誠待人,紮實做事,負重前行,不偷機不取巧。做人,就要做個清清爽爽。活人,就要活個幹幫硬正。”這段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教,是人老多輩恪守不變的準則,祖父為我們樹起了标杆,為我們家的家風家教增添了新的光彩!

我拿起放在寫作案子上那片金黃色的梧桐樹葉,把它夾在了我《背馍記》一書的第39頁,第39頁到第42頁,是我寫祖父的文章《活人就要活個幹幫硬正》。這片和我有緣的落葉,把它儲存在這裡,應該是最恰當,最合适的地方。

2021年10月23日于馳風軒

馬騰馳//落葉

作者簡介:馬騰馳,陝西禮泉人。出版有雜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喚》《背馍記》《花本無心自在開》。作品也獲得多種獎項,不值一提。喜愛文字,閑來寫寫一樂,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網上十天時間,單個網頁點選閱讀量超過百萬餘人次,其後,各類網絡平台迅速跟進大量轉發,讀者人數難以統計。擁有四億使用者,“最大的有聲圖書館一一喜馬拉雅FM聽書社”,國語與陝西方言版多版本誦讀了該作品。網上其它機關制作的《背馍》音頻作品版本衆多,聽衆甚廣。《背馍》被稱為網絡上的“背馍事件”,心中有夢想,不畏艱難背馍上學,發奮讀書的精神被稱為“背馍精神”。

其後,散文《母親做的棉鞋》《我的老父親》《土布包袱》《姨親》《那些年,我們過年的滋味》《燒娃》《下鍋菜》《鍋塌塌》《豆腐腦吔》《坐席》《交公糧》《打鐵花》《感念玉米》《背娃》與《背糧》等作品在網上亦受熱切關注,創閱讀量新高。《打鐵花》獲2019年1月21日《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為《背馍記》題寫書名并作序之後,又為作者新出版的散文集《花本無心自在開》題寫書名,并以他在馬騰馳散文研讨會上的發言《生命深處的真情吟唱》為該書之序言。

馬騰馳//落葉
馬騰馳//落葉

從即日起,《花本無心自在開》開始快遞寄書。作者簽名,每本快遞包郵68元。

《背馍記》作者簽名,每本快遞包郵58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