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兒莊戰役的始末,是抗日戰争以來最大的勝利

台兒莊大捷概要:開始于1938年3月16日-結束于1938年4月15日,戰役曆時1個月,日軍參戰5萬餘人,中方傷亡5萬餘人,日軍被擊斃2萬餘人。是抗日戰争以來取得最大一次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積極性。

台兒莊戰役的始末,是抗日戰争以來最大的勝利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後,派其精銳師團分南北兩路向徐州進攻,想打通津浦路,控制長江以北地區,把南北戰場連接配接起來。

其南路以畑俊六為指揮官,率敵軍從鎮江、南京、蕪湖三路渡長江,以主力三個師沿津浦路北上。

北路之敵又分東西兩路南下。

東面,敵闆垣第五師團一部在崂山灣登陸,占領青島後向西進攻,經濰縣折向南下,于1938年3月逼近臨沂。

西面,因韓複榘不抵抗,擅自率兩個軍微至魯西避戰,使津浦路正面門戶大開,日軍矶谷第十師團占濟南、陷泰安,沿津浦路長驅南下,3月達騰縣。

台兒莊戰役的始末,是抗日戰争以來最大的勝利

敵東西兩路齊頭并進,與南路之敵互相策應,直撲徐州。

國民黨政府在南京失陷前夕,任李親仁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津浦路的保衛戰。這時李宗仁駐徐州,率部抗擊進犯之敵。

南路日軍陷蚌埠後,繼續北上。當時中國軍隊于學忠部在淮河北岸扼守防線,同時,第三十一軍擊敵背後,日軍前後受擊,被迫後撤,被阻于淮河以南。這樣就為北線台兒莊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北路,當敵闆垣師團到達臨沂時,駐守臨沂的中國軍隊進行阻擊,戰鬥十分激烈。後中國守軍被日軍圍困在城内,仍堅守待援。

張自忠部奉命增援,3月中句趕到臨沂郊外。城内的中國軍隊組織反攻,在裡外夾攻下,闆垣師團腹背受敵,損失慘重。

台兒莊戰役的始末,是抗日戰争以來最大的勝利

闆垣被迫率部撤退,退至莒縣後死守待援,不敢南下了。闆垣師團敗退,使礬谷師團孤軍深入,是以臨沂一戰的勝利,實際上是台兒莊戰役勝利的先決條件,循津浦路南下的矶谷師團,3月中句占領滕縣後,驕橫無比,不顧孤軍深入,繼續南下,直撲台兒莊,想搶攻取徐州的頭功。

因為台兒莊是徐州東北邊的前哨陣地,是争奪徐州的必争之地,奪取台兒莊,就為取得徐州打開了門戶。

駐守台兒莊的中國軍隊沿運河設防,以台兒莊城寨為核心構築工事,進行阻擊。3月23日後,矶谷師團4萬多人先後到達台兒莊北,先頭部隊到達泥溝車站。3月24日,日軍五六千人對中國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在飛機配合下,先用大炮猛轟中國守軍陣地,然後以坦克為先導向前推進,日士兵随坦克進攻。

台兒莊戰役的始末,是抗日戰争以來最大的勝利

中國軍隊據險抗擊,日軍連攻三日,26日進入台兒莊城寨的東北角。但中國軍隊仍堅守抵抗,在城内與日軍進行白刃格鬥,展開拉鋸戰。白天日軍進攻時搶去的陣地,黑夜中國軍隊出擊,把日軍打得暈頭轉向,又奪回了陣地。這樣幾經反複,戰鬥十分激烈。

到4月3日,台兒莊城寨四分之三被敵軍占領,中國軍隊死傷十分之七,餘部退守城寨南關一隅,危在旦夕。但中國守軍仍背靠運河與敵死拼不退。

中國援軍于4日晨到達台兒莊以北地區,進入陣地,敵矶谷師團便陷入中國軍隊的重圍。這時李宗仁也親從徐州趕到台兒莊郊外指揮戰鬥。在城裡城外夾攻下,敵軍遭到沉重打擊。師團長矶谷被迫率殘部萬餘人突破重圍,逃出台兒莊,竄到峄縣。中國軍隊乘勝追擊到峄縣,敵閉城不出,等待援兵。

至此,台兒莊戰役取得了勝利,日軍被殲2萬多人,擊毀坦克30多輛,繳獲大炮、機槍、彈藥等一大批,故稱“台兒莊大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