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的繩子、五彩的線繩,看似毫無關聯,經松江居民張蔚紅的一番設計、纏繞,就“變身”成為了藝術品。張蔚紅将這一“變身”稱之為“瓶子的藝術”。

張蔚紅在制作《功夫熊貓》鵝爸爸
知識的廣博和閱曆的豐富,讓張蔚紅在“瓶子的藝術”的探索中遊刃有餘。她會研究不同少數民族的服飾,讓作品更具代表性,還會根據人物身份選擇不同材質的繩線,讓作品更加形象生動。無論是妙趣橫生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大長今》,還是惟妙惟肖的《紅樓夢》《西遊記》系列,都給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愛生氣、瞌睡蟲、糊塗蟲、白雪公主、害羞鬼、開心果(從左到右)
《大長今》大長今與韓尚宮
走進張蔚紅位于松江新橋的家中,造型各異、神态萬千的作品大多數被放置在樓梯的一側,拾階而上,整齊有序,其中有身着白紗裙的茜茜公主、威風凜凜的皇帝、憨态可掬的大廚等,仿佛走進了電影中的場景,又像是一片童話世界,幹淨溫暖,趣味滿滿。
《星際寶貝》史迪奇
“喜歡上‘瓶子的藝術’,純屬偶然”,張蔚紅告訴小松,自己喜歡養花,花插在瓶子裡放在陽台上曬太陽,被曬傷了根,她就想着用舊線和麻繩把瓶子纏繞起來,防止太陽直曬。就這樣纏着繞着,興趣逐漸發展起來了。從剛開始搭配色彩,後來又裝飾些飾品,摸索着做一些自己創意的小動物、卡通人物等,再到嘗試做一些電影中的形象或真實的人物,興趣漸濃,樂趣無窮。
菲利普親王、女王、蝴蝶夫人、卓别林(從左到右)
“瓶子的藝術”還有變廢為寶的價值,喝完酒的酒瓶、罐子、調料瓶等,看似不起眼随手就想扔的瓶瓶罐罐,隻需要一根棉繩、麻繩、紙繩、絲繩等,在瓶子的表面上不斷繞,瓶子立馬就會變身好看又實用的擺件、花瓶等。張蔚紅還會有意識地收集一些珠子、絲帶、流蘇、紐扣等作為瓶子上的裝飾點綴,顯得更加精緻。
張蔚紅告訴小松,制作它們需要的材料并不複雜,基礎的款式用到瓶子、繩子、剪刀、膠水這些就可以了,難的在于創意與藝術感。張蔚紅退休之前是建築工程進階工程師,從小就喜歡美術,最近還在自學油畫,藝術的互通性讓她對于作品的結構與設計駕輕就熟,拿到瓶子之後能夠快速地判斷出可以設計出何種造型,有時還會借助瓶身的自帶花紋圖案進行設計,讓這些圖案與繩子纏繞,自然地合二為一。
文字:牛立超
圖檔:嶽誠
編輯: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