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為什麼一個普通的女生明明對男生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但還是沒有男朋友呢?
今天我來告訴你答案,來跟我來做一個遊戲,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把你最近認識的最近一年到兩年說過話的男孩子名字都寫上去。四個人為一行。如果這個過程你隻花了一分鐘就完成了,那麼你單身的原因已經找到了,就是你認識的人太少了,趕緊多出去認識點人。你把這些男孩子裡面單身的人都标注出來。如果被标注的比例太低了,那麼說明你周圍的大部分人都已經不是單身了,那這個就有意思了。
導緻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你周圍的人年齡都比較大,或者是說你認識這些男生的管道都是通過他們的女朋友認識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又不想去挖牆角。那麼你要想辦法去認識更多的單身男孩子,那麼好做過以上兩個操作之後,接下來的操作才是最關鍵的。你把這裡面所有的男孩子,包括那些不是單身的男孩子,你都做一個評價。評價的标準很簡單,就是這個男生如果他追求你的話,你願意試一下,至少你願意了解一下。然後你把這些男孩子算出來看,他占這些所有男孩子這麼一個比例,你記住這個比例,這個比例就是你對待另外一半的需求。如果這個比例它是低于20%的,那你就不是一個對男生沒有什麼太多要求的女生。如果這個比例是低于10%甚至是5%,那麼你就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女孩子。接下來我們來再來做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你把你不喜歡男生的一些因素都列出來。比如說身高不到175 ,比如說長得醜,沒有錢比較花心。然後你把這些原因帶到這個名單裡面,一個個去做比對。然後你看一看這些原因篩選的要多少,男生又留下來了,多少男生把它計入這個比例。打個比方,比如說這裡面身高滿足你要求的可能隻有四分之一,然後這裡面長相要求的也還剩四分之一。然後你把這些因素相乘,四分之一乘以四分之一就是十六分分之一。你有沒有發現你滿意的對象其實比你想象中的要少得多。當然你以上你拒絕那些男生成為你男朋友的原因,可以通過你自身的變化而變化。
打個比方,你北方的朋友圈和你南方的朋友圈篩選到那個身高不足175的那肯定是不一樣的。又比如說你在國外的留學圈和你在國内的大專的同學圈,你遇到的人,家庭的背景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認為這些原因并不是你條件的問題,而是你圈子的問題,那你就需要靠着你自身的努力去脫離你現有的圈子,到你喜歡的圈子裡面去挑選你想要的人。當然了,現實的情況是,你可能通過情況是,你可能通過努力,根本就沒有辦法到了那個圈子裡面。就比如說你根本不可能像奶茶一樣到美國去留學,找一個大款。因為你會發現你的家境根本就不能支援你花10萬 、幾十萬的或甚至幾百萬去國外去讀書。再比如說你想要找一個長得帥的,但是你身邊全都是那些中年的油膩的大叔。那麼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意識到了,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一個圈子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但是你到不了那個圈子,是以對你而言,那就是你的要求有點高了。如果你篩選來篩選去,你發現沒有一個男孩子能夠讓你心動的,那就說明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的要求有點高。遊戲做到這個時候,肯定有一些女生的小孩跟我擡杠了。他跟我說,我發現在這些男生當中,我下雪了,下雪去還是有不少的男生,我還是願意跟他們試一下的。但為什麼我還是單身呢?好,你不要着急,現在你來做一件事情,就是你把這份名單裡面這些男孩子對你有意思的男孩子,你給他變标注出來什麼叫有意思。并不是說那些要跟你表白的才算,隻要他們主動跟你聊天的,不止一次的,什麼都可以聊,什麼東聊西聊都行。因為至少說明這些男孩子他還是願意跟你相處的。
然後你再統計一下比例,這個就是你在男生當中的評價。然後你再和剛才你說這些男孩子當中,你對他們是有意思的。那個比例,兩個數字做一個比較。如果說你的那個數字越大,說明你越有資格對男生進行挑剔和選擇。我說的紮心一點,高圓圓可以在1000個男生當中找一個伴侶,但是你不行。如果你發現主動和你聊天的異性特别的少,那麼你很有可能不僅僅隻是普通那麼簡單,你甚至可能都算不上優秀。隻是你以為你自己很普通,找不到對象的一個核心原因,它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就是你對方的要求配不上你的實力,要麼是你要求太高,要麼就是你高估了自己的水準。
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