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後,家長如何安排孩子的居家時間?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第二中學 韓黎明: 居家陪伴,多些互動
1.勤做家務,體驗勞動。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洗菜、洗碗、洗衣物、抹桌、拖地、收拾物品等。體驗勞動之辛、勞動之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2.營造氛圍,潤澤書香。與孩子約定好家庭閱讀時間,制定閱讀計劃,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名著,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共建書香家庭,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和人文情懷。
3.共叙家話,升溫關系。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閑聊,聊學校的趣事、成長的煩事、生活的小事、社會的時事;周末進行主題家話,如:讀書分享、故事會、熱點時評、觀影分享、舌尖美味、生活小技巧等。在家話閑聊中,培養孩子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升溫親子關系。
@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國小部 戚文霞:居家也精彩
1.整合興趣班。“雙減”之後,我把孩子原先周末上的興趣課盡量安排在平時,比如一周兩次舞蹈課,既是一種放松,也滿足了平時的運動量。這樣,平時緊湊一些,周末就有了大塊完整的時間。
2.設立家庭日。周日是全家人休息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安排任何興趣課。全家人或戶外走走,或打掃衛生,或一起玩桌遊,盡情享受親子時光。
3.在家也運動。為了保證孩子的運動量,我購置了一些家裡也能玩的運動器材和玩具,如蹦床、接球器、套圈組合等,讓孩子在家也能鍛煉身體。
@江蘇省常熟市第一中學 蔣金娣:合理規劃,提升家庭教育品質
“雙減”背景下,孩子的學習任務大多能在學校完成,他們在家的時間主要用于學習生活技能、發展興趣愛好等,這就需要家長保持清醒,努力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
1.合理規劃。根據家庭具體情況,合理規劃孩子在家的時間,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手工制作、課外閱讀活動,用豐富的家庭生活來預防孩子沉迷電子産品。
2.保持清醒。“雙減”内容之一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家長要保持清醒,拒絕盲目跟風增加孩子的學業負擔。
@黔西市鐵石中學 張生傑:規範閱讀 積極實踐
1.規範閱讀。“雙減”之後,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紙質閱讀和網絡閱讀。家長應推薦國學經典、名著、勵志類書籍給孩子閱讀,讓書籍中蘊含的人生智慧浸潤孩子心靈。特别關注網絡閱讀,對孩子的閱讀内容要進行篩選和引導。
2.積極實踐。随時令變化,居家時間可以安排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如秋季安排孩子參加豐收實踐活動、秋種實踐活動等,感受豐收喜悅,體驗勞作艱辛。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國小 謝興梅:高品質陪伴
1.戶外活動。工作日陪伴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少之又少,是以一到周末我們會約上好友,帶孩子騎騎車、看看表演……孩子之間快樂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體質。
2.親子遊戲。在家我會陪孩子玩一些親子遊戲,比如經典的大富翁遊戲、數獨遊戲、圍棋等,在這些遊戲當中讓孩子正确看待輸赢,積極動腦思考問題。
3.親子閱讀。孩子比較小,自主閱讀能力尚未養成。為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晚都會有30~45分鐘的親子閱讀時間,每個月都會帶他去城市内的各類兒童圖書館一起挑選書籍。讓他從小感受書海裡的書香味。
@昆山市秀峰中學 黃姗姗:共享周末好時光
1.親子共讀。周末是閱讀的好時光,聽孩子講述一本書,和孩子一起讨論,共同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2.親子運動。秋高氣爽的周末,和孩子一起參加戶外運動,爬爬山,打打球,享受身體的放松。
3.親子勞動。周末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務,打掃衛生,洗洗曬曬,讓孩子在勞動中懂得責任和付出。
@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方莼:堅持“三動”,陪孩子成長
1.勞動增強孩子自信。我們可以從一開始跟孩子一起做家務,到後來漸漸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增強了,自信心也就跟着建立起來了。
2.運動促進身心健康。适量的運動可以讓孩子釋放更多的多巴胺,令孩子心情愉悅,強身健體。此外,孩子對自己身體良好的控制感,也有利于自律意識的增強。
3.人際互動助社會化。帶孩子多跟小夥伴交往,發展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幫助孩子社會化的第一步。讓孩子學會交朋友,學會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将對孩子的一生都産生有益的影響。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學 周春紅:居家新生活
1.散步走起來。“雙減”之後,孩子飯後可以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步,聊聊每天在校發生的事情,家長要善于傾聽和接納,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2.愛好拾起來。孩子喜歡畫畫,讓她盡情地徜徉在繪畫中;孩子喜歡彈琴,讓她的指尖盡情地在鋼琴上跳動;孩子喜歡聽歌,就和孩子一起在音樂中放松。
3.周末動起來。周末了,帶孩子一起去附近的公園走走,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玩,享受獨有的快樂;帶孩子去附近的景點逛逛,領略秋天的美麗。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俞豔君:自主學習 勞逸結合
1.幫助總結,一起反思。周末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的好時間。教孩子如何總結一周的學習情況,一起反思。讓孩子把一周的易錯題再做一做,長此以往,養成“周周清”的習慣。
2.強身健體,勞逸結合。除了學習,适當的鍛煉和娛樂也是不能少的。和孩子在小區附近的公園騎騎單車;去24小時自助圖書館看看書;看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參加一個舞蹈社團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江蘇省昆山玉山鎮振華實驗國小 張勻:利用空閑,進階練習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很多家長覺得輕松了很多,課餘時間也變得多起來。這個時候,合理安排空閑時間,可以讓孩子過得更加充實。針對孩子感興趣的内容,可以進階練習,提高他的能力。比如,學習畫畫,除了自己繪畫外,還可以和家裡人一起進行創作,增加親子間的互動。“雙減”之後,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互動時光,讓家庭關系變得更和諧。
@徐州市湖濱中心國小 陳俊竹:居家生活趣味多
1.打造親子廚房,體會勞動快樂。和孩子一起做美食計劃,去菜市場選購食材,體會生活的煙火氣。和孩子在廚房一起制作有新鮮感的菜肴和面點,讓孩子學會擇菜、洗菜、擺盤等,感受勞動的快樂,享受自己做飯的成就感。
2.進行城市行走,發現家鄉之美。周末時間和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帶着城市地圖去探究老巷子文化、老地名故事。每周一處打卡記錄,讓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家鄉,用手機和繪畫記錄自己眼中的城市印象。
3.玩轉棋類遊戲,提高思維能力。吃過晚飯,一家人圍坐陪孩子玩感興趣的棋類遊戲,放松孩子一天學習的緊張心情,增進親子關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思維能力,讓家庭氣氛更加和諧。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陳玲:頭腦、身體動起來,精氣神活起來
1.乒乓球賽,來幾局!每日放學後的自由時間,兒子會邀請我們來幾局乒乓球賽,有時候女兒也會加入,在你來我往、歡聲笑語中,親子關系也不知不覺地親近了。
2.圓桌會議,來幾場!閑暇時候,我們還會安排圓桌會議。在會議上,我們會對過去的一周進行回顧,會對家人表達感恩,也會對一些社會事件進行自由讨論和辯論,培養孩子的計劃性、感恩心和發散思維等。
3.接觸自然,來幾回!周末,我們會和孩子進行近途遊。在大草坪上無拘無束地奔跑;去山丘上爬爬走走;賞賞彩色的秋天。煩惱和壓力瞬間就抛之腦後了。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國小 陳跻雲:提高效能,溫暖陪伴
“雙減”後,孩子的在校時間明顯拉長,這對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是一個挑戰。作為父母,盡管工作很忙,也應該盡可能地接送孩子,如果确實不友善,則可商定每月“家庭日”,親自接送孩子,向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在回家的路上,可以和孩子進行貼心交流,總結這一段時間的校園生活。回家後,利用吃飯前的間隙完成剩餘作業,總結一天的學習内容。最後,家長可采用陪伴閱讀的方式,關閉手機,營造閱讀氛圍。這樣,雖然節奏緊湊,卻是充實滿滿,溫暖四溢。
@大連甘井子區利民國小 季洋:傾聽暖心 運動健體
1.傾聽守護,成為孩子的夥伴。以往孩子白天學習,家長白天工作,回到家裡孩子寫作業,家長玩手機。“雙減”之後,孩子們的課業負擔減輕,家長可以放下手機,多和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夥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變化。
2. 親子運動,增強體質。随着天氣的變化,很多孩子容易出現身體不适的情況。家長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陪孩子多到戶外跳跳繩、跑跑步,不但能使親子關系更融洽,還能增強家長和孩子的體質。
@重慶科學城西永第一國小校 趙桂華:規定+“菜單”,學習體驗更多彩
1.達成共識,規律作息。“雙減”之後,國小生需要在晚上9點前睡覺,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以,根據孩子放學時間,與孩子達成共識,制定規律的作息表,是很有必要的。
2. 電子産品,限時供應。作為家長,為保護孩子的視力,同時讓孩子能夠專注在學習上,可以制定一個這樣的規矩:周一到周五不看電視或者玩電腦。周末,在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可以每天有30分鐘到1小時左右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
3. “菜單”選擇,積分獎勵。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給孩子提供“學習菜單”。孩子用30分鐘到1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挑戰,家長根據孩子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孩子可以将積分累計,兌換獎勵,以此激勵孩子的進取心!
來源: 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