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姚姓赫祖後裔基本情況介紹
始遷祖
據赫祖後裔編修的家譜記載,赫祖本兄弟三人,系四川省綿竹縣祝溝姚家莊人,長曰宏、次曰赫、三曰伯,伯祖仍居原籍,宏赫二祖于大元後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同遷于山東省昌樂縣堯溝店(現為昌樂縣寶成街道辦事處堯東村),不數年宏祖又遷昌邑南鄉山陽店(明初規定,遷民同姓同宗者不能遷居一地)。宏赫以上無考,故難以詳明。
家譜
赫祖後裔曆史上有四次共修一譜的記載,首次修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4年),由十三世尚質撰書序言并編修;重修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由十三世欽編修;二次重修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由十六世桂棻編修;三次重修于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 ),由昌樂縣劉寺官莊十九世華英編修,現存比較清晰完整的四本印刷版套裝在山東臨朐縣辛寨鎮姚家莊村十九世良田宗親處存放。後因内憂外患,時局動亂而無暇續修族譜,建國後至文革結束前又因衆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能重修。時光荏苒,生齒日繁,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長以及老家譜存世漸少,不少族人不識祖宗,不辯枝派,不分世系,亂命名于子孫者屢見不鮮,緻使昭穆不明,世系紊亂。是以,衆多族人深感續修家譜之亟需,近些年陸續有族人擔當重任,發起并組織重修家譜。但目前姚姓後代人口衆多,且居住分散,共修一譜難度太大,鑒于此,部分支系先後編修了支譜。(1)八十年代昌樂縣劉寺官莊續修了姚氏家譜劉寺官支譜;(2)1999年山東省昌樂縣寶成街道辦事處堯東村廿一世恒昌撰修姚氏家譜堯溝支譜,并續編了三十世至三十九世字輩;(3)2008年山東省博興縣大營村廿世順元撰修姚氏家譜大營支譜;(4)2010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田家村廿世重喜、廿一世勤儉等撰修姚氏家譜田家村支譜;(5)1962年黑龍江省青岡縣東郊與山東省壽光市楊家莊共同編修了姚氏家譜楊家莊、青岡支譜,九十年代楊家莊又續修過一次家譜,2010年廿世克興在1962年家譜的基礎上撰修了姚氏家譜黑龍江青岡支譜;(6)2013年遼甯省大連姚屯廿三世維國撰修姚氏族譜大連老帽山支譜;(7)2014年山東省臨朐縣陡崖村、洪山村廿一世錫華、錫和、錫福等撰修姚氏家譜陡崖、洪山支譜。
字輩
族姓散居四方,人口衆多,若按一字命名極易造成重複,故在編修家譜時,字輩按四字編排,這在國内應不多見。字輩如下:
十八世 茂樹鴻守 十九世 華振田甲 二十世 榮春元複 廿一世 恒興錫化 廿二世 子太克立 廿三世 邦國澤嘉 廿四世 基文維儒 廿五世 希昌顯達 廿六世 學賢豐美 廿七世 家道衍祥 廿八世 名揚孔章 廿九世 福壽傳芳 三十世 遠迺承志 卅一世 周育正唐 卅二世 岚惠紹慶 卅三世 相怡英強 卅四世 柱新友笃 卅五世 本理實綱 卅六世 安瑞琳和 卅七世 經輔效良 卅八世 繼純先宗 卅九世 法聖綿長
遷徙與分布
赫祖後裔遷徙外地者衆多,現分散居于山東省濰坊市、淄博市、濱州市、煙台市以及遼甯省、黑龍江省、台灣省等地。現堯溝及附近村莊姚姓人口約1000餘人,二世琏、玘祖由堯溝同遷于山東省臨朐縣冶源,後代分散居于臨朐洪山,山旺鎮石山河、陡崖,辛寨鎮姚家莊村,山旺鎮姚家莊,城東街道辦姚家莊村等地,其中:洪山姚姓人口約150餘人;石山河姚姓人口67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三世山祖由臨朐石山河遷至遼甯省大連瓦房店市許屯鎮老爺廟村姚屯定居,現姚姓人口約280餘人,十八世一支從姚屯遷往黑龍江五常市興盛鄉郎家村蘆家屯,姚姓52人;臨朐縣陡崖姚姓人口約45人;臨朐縣辛寨姚家莊村姚姓人口約200餘人;臨朐縣山旺鎮姚家莊姚姓人口222人;臨朐縣城東街道辦姚家莊村姚姓122人。五世在壬祖由堯溝遷于壽邑;欽祖由堯溝遷于山東省益都市姚家台,現已失序;六世鋼祖由堯溝遷山東省臨朐縣姚家溝;六世鑑祖由堯溝遷山東省壽光楊家莊,(現姚姓人口約500餘人),其長子雲霄祖遷壽光張建橋(現姚姓人口近500人),九世祖宗茂同父由壽光楊家莊遷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田家村,九世祖延祥由壽光楊家莊遷居黑龍江省青岡縣東郊;九世嘉谟、嘉言祖由堯溝同遷山東省昌樂縣城西西郝村;十世永昌祖由堯溝遷山東省昌樂縣北展和高家莊;十世久昌祖由堯溝遷山東省鄒平縣青陽鎮青陽村;明嘉靖年間,七世明道祖由堯溝遷于山東省博興縣大營村,現姚姓人口約550餘人,其長孫作舟祖生二子德和勝,德祖遷博興縣城西八裡村,姚姓人口約300餘人,勝祖遷山東省高青縣堰頭村;十二世充美袓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4年)由堯溝遷于山東昌樂縣劉寺官莊,有姚姓440餘人;另有分散居住在堯溝附近的毛家莊、梁莊,東營市龍居鎮鹽坨村,台灣,陝西等地不一而舉。
廿一世孫 震
二0一九年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