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金桂飄香。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組織的文化之旅學習考察的第二站是美麗的宣城。

宣城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們心中的明星之城,向往之城。
宣城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古有“南宣北合”之說,有着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宣城物華天寶。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曆經六朝。境内有文房四寶文化、徽州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并存共榮,素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
宣城人傑地靈。自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郡以來,宣城曆代為郡、州、府、路所在地,範晔、謝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後任過宣城太守。宣城是詩人梅堯臣、數學家梅文鼎、黃山畫派梅清、紅頂商人胡雪岩、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适、徽墨名家胡開文、學者吳組缃、書法家吳玉如、書畫家吳作人的故鄉。
宣城自古為江東名邑,有“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城舊族首梅氏”“宣城梅花遍地開”之美譽。厚重的宣城人文曆史,是以起始于後唐,曆經宋、元、明、清四朝,長達千年的梅氏家族文化為代表。其特色是詩書傳家的家學理念與自強不息,特立獨行的梅花精神合而為一。
千年宣城文化,盡顯梅氏風流。宣城曆史上不少梅氏名人、科學巨匠,為中華文明發展曾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如宋代詩人梅堯臣,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數學家梅文鼎,被世界公認為三大科學巨匠之一。文學家梅鼎祚,為中國戲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藏書家梅鼎祚、字彙編纂者梅膺祚、黃山派畫家梅清、學衡派創始人梅光迪等等。他們或在文學、或在戲曲、或在書畫、或在數學和天文曆法等領域,為中華文明發展作出過傑出的貢獻,為宣城留下了豐碩的文化遺産。
宣城梅氏後人盡管曆經朝代更替,但隻要一息香火尚存,文脈就持續延伸。梅花是梅姓人的家族圖騰,是梅姓人的精神和品格。“翰墨風香,代有英才”。這樣形成了曆史上“宣城梅花遍地開”的特有文化現象。
有着千年家族史,融文學、科技、藝術于一體的宣城梅氏文化,是宣城優秀傳統文化的旗幟,也是全國梅氏文化的精神高地。在宣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建設下,挖掘、整理梅氏文化遺存,出版梅氏文化著作,并在梅氏故居遺址上,建設文化主題公園,展示、宣傳梅氏文化,既是宣城市委市政府文化興市、文化強市的重大舉措,也是對梅氏家族文化的肯定與敬重。我作為梅氏家族中的一員,感到無比驕傲自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文化既表現在對社會發展的導向作用上,又表現在對社會的規範、調控作用上,還表現在對社會的凝聚作用和驅動作用上。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當今世界競争的軟實力。宣城梅氏文化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一部分。民族的文化,是地域的、是全國的、也是世界的。重溫一個或更多家族、群體所走過的路,思考其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種種偶然與必然,有助于豐富我們的精神空間,以及對曆史的了解與把握,還有對文化的敬重與自信。
我們這次文化之旅在宣城考察學習的時間隻有三天,特别是與宣城文化學者的學術交流,收獲很大。我們了解和學習宣城梅氏文化的精髓,增加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作中華民族文化振興的時代責任感。
2021年10月27日草于宣城,28日修改于杭州
視訊加載中...
以上視訊為宣城市千年梅氏故裡和洲村的梅氏宗親,為歡迊中國梅氏文化之旅考察團成員一行,在村文化活動中心演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