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吳王夫差迷醉于她的美色。王國颠覆。越王勾踐利用她的美貌,複國成功。
流傳下來的就是,傾國傾城的西施,使一個國家滅亡,也拖起另一個國家回歸。然而李白的詩中“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蘿山”,西施其實是一個出自苎蘿山浣紗的農家女。
水養人,這樣一個天生麗質,水精靈般的美女西施被範蠡遇到時,一塵不染。
範蠡同時遇到的還有一個女孩鄭旦,接受了勾踐全越國尋找美女的任務後,把鄭旦和西施同其他女孩一樣帶回去,進行歌舞訓練,形體教育訓練,如同現在的新造星計劃,範蠡就是這個美人計的策劃師。
傳聞範蠡對西施有好感,但是越國的現實情況需要西施牽引吳王的目光,為越國赢得時間。對美女疏于戒備的吳王夫差,一見到西施,就傾心答應要長相厮守,從此君王不早朝了。
而勾踐卻在卧薪嘗膽,銘記恥辱,一心複國。
能讓吳王天天沉醉溫柔鄉,不理朝政,農家女西施大紅大紫成名了,為何同時被獻的美女鄭旦沒有受寵,說明西施不僅貌美,讨君王歡心的那些形體訓練專業知識也過硬的。
把一張白紙西施造星成功,這都是範蠡這個幕後的網紅推手,西施耀眼的同時,他也是備受關注的智囊背景,如果沒有範蠡,西施就像越溪河邊的其他浣紗女子一樣,終老也不會改變,而她的美貌也隻有十裡八鄉的人們知道而已,酒香也怕巷子深。
西施和範蠡屬于互相成就的夥伴。無論後世相傳辭官歸隐的範蠡和西施相伴湖海的美好,還是凄慘的被兩個國家唾棄和厭惡,無所歸宿。都不可否認兩人曆史留名了。
吳國的滅亡不能都歸罪于西施用美貌迷惑,因為是夫差自己不思進取,不理朝政,不聽忠言良勸,在戰敗後,越王也給夫差一塊海島,并未殺他,是夫差自己以布蒙面,伏劍自殺的,為何他不能卧薪嘗膽複國?
無論西施的故事是哪個版本,苎蘿山的越女的确是個水精靈般的存在,功成身退後沒有貪戀王權,是那個有不得已苦衷、愛自由的精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