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林彪随部隊行動期間,由高崗主持東北局工作

作者:林徽因仰望的靈鹫山

 11月初,陳雲在按照東北局的決定去南滿工作的途中,發現一些地區工作上追求數量不求品質,一些工作隊幹部住在地主家,對群衆運動采取包辦代替、強迫指令,存在地主的威風沒有徹底掃掉,農民仍舊心有餘悸,土地也沒有真正地分給農民等一系列“夾生飯”現象。為此,陳雲兩次就土地改革中的“夾生飯”現象寫信向當時主持東北局工作的高崗做了彙報(東北局11月2日決定,在林彪随部隊行動期間,由高崗主持東北局工作)。

  11月7日,陳雲在路過桦林時緻信高崗,信中說:

  所謂“半生不熟”,是指積極分子的成分不好或不很好,群衆未真正地發動起來,結果地主雖然被打擊了,但仍有潛勢力,在心理上仍舊統治着群衆。造成這種狀态的原因是由于一味求快,在群衆中醞釀不成熟。估計“半生不熟”的地區在全東北一定很多,改進這種地區的狀況已成為群衆運動中重要的工作之一。②

  陳雲的信引起了高崗的高度重視。根據陳雲反映的情況、意見以及對松江、黑龍江、嫩江部分地區的典型調查,在高崗的主持下,東北局于11月24日發出《關于解決土改運動中“半生不熟”的問題的訓示》。

  這個訓示把各地情況分為比較好的、“半生不熟”的、弄亂了的和未開辟工作的四類地區。其中最多的是“半生不熟”地區。特點是:地主的威風沒有打掉;在分地鬥争中沒有真正發動群衆;沒有真正的積極分子;群衆還沒有感覺到自己的武裝就是保衛勝利果實的命根子。是以,群衆在鬥争後的态度是懶洋洋的,對農會工作漠不關心。從形式上看樣樣都有了,地也分了,地主也鬥了,武裝、農會都有。但切實查起來,毛病很大,内容甚少。産生“半生不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沒有經過群衆醞釀成熟,使群衆自上而下地起來鬥争。當時轟轟烈烈,過後冷冷清清。

  訓示同時還指出:

  深入和鞏固群衆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要解決“半生不熟”的問題,把“夾生飯”煮成“熟飯”。要求各地黨委和工作團切實檢查土改情況,發現“夾生飯”地區,就集中力量加以解決。

  在高崗的直接上司下,東北的土地改革又進入了“煮‘夾生飯’”(即把“半生不熟”的“夾生飯”煮成“熟飯”)時期。各省第二次派工作隊深入農村調查和發動群衆,确實發現了許多新的問題。

  12月中旬,黑龍江省委負責人趙德尊就土改中的有關問題緻信高崗,說:

  “我們省委幾個人,經過反複的考慮,對于目前‘進一步深入與鞏固群衆工作的中心任務’是什麼?一緻的有這樣的一個意見,就是,‘進一步深入發動群衆查地運動’。”“根據黑龍江九縣的群衆工作檢查與反映來看(主要是慶城、海倫、拜泉、克山等縣),所謂‘夾生飯’、‘半生不熟’的主要具體内容有四:一、鬥争果實(包括土地、糧食、牲口、房子)農民很多沒有到手(實際上,東北局對城群工檢查也證明了這一點)。二、農民大多數表現決心不夠(包括政治上的勇氣信心不夠和經濟上生活生産困難不能解決)。三、惡霸地主反攻活動很普遍(花樣很多,但主要是搞垮我們農村的積極分子——新起的鬥争骨幹)。四、骨幹差并與廣大群衆結合不夠(主要是積極分子問題和積極分子脫離群衆問題)。是以,解決‘半生不熟’,也就是群衆工作的中心任務。”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