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作者:鳳凰衛視

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加劇

全球三成央行加倉中國意願強烈 

外彙領域改革開放提速

本外币一體化賬戶試點加速推進

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預期加劇

溢出效應如何影響匯率走勢?

中國貨币政策将走向何方?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8月11日,中國迎來“8·11彙改”六周年。事實上,2015年“8·11”彙改之初,人民币遭遇階段性貶值壓力。自2018年起,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預期分化,央行基本退出了外彙市場常态幹預。當下,人民币對美元匯率已持續上漲近一年,從2020年5月29日至2021年6月1日,人民币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7.1316元升至6.3572元,累計升值10.85%。

為緩解人民币快速升值壓力,5月31日,中國央行大幅提高外彙存款準備金率。6月2日,外彙局擴大QDII額度的發放。6月10日,央行副行長、外彙局局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強調,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會一直堅持,提醒企業不要賭人民币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市場主體應适應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謝亞軒: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表面上看,大家會覺得人民銀行似乎在推動人民币貶值,或者說阻止人民币的升值,在我看來,人民銀行其實倡導了不要去賭單邊的匯率方向,是以大家更應該把人民銀行的一系列措施視作一方面是進一步的放開外彙市場的供求,可能之前我們在使用外彙上的限制多了一些,那麼現在變得更便利大家使用外彙,是給外來市場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以更公平的待遇,它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真正的、不受限制的市場供求,能夠來決定真實的更合适的匯率水準,是以在我看來,人民銀行倒不一定是一個方向性的選擇,而是市場化的政策方向。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今年以來,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增強。資料顯示,人民币對美元匯率1至2月趨勢保持相對穩定,3月份貶值1.5%,4至5月升值3.1%,5月27日,在岸人民币兌美元升破6.38,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到6月份,人民币兌美元匯率則持續走弱。在經過6月的月度貶值後,人民币對美元即期匯率7月小幅升值0.08%。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8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在《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态》專欄中表示,未來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也将是常态,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确預測匯率走勢。下一步,要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合理使用貨币政策工具,加強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通過多種方式合理引導預期,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中國國家外彙管理局7月23号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結售彙呈現順差,售匯率總體穩定,企業跨境融資穩中有增。資料顯示,2021年6月當月,銀行結彙2365億美元,售彙2145億美元,結售彙順差220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銀行累計結售彙順差1356億美元。外彙局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外彙市場運作總體穩健,外彙收支交易更加活躍,但突出特點是人民币匯率雙向波動,并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

對于未來人民币匯率将以何種節奏雙向波動,業界人士有着各自說法。部分專家依舊給予人民币匯率中長期上行的趨勢預判。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我并不認為2021年的下半年人民币的貶值壓力會比較大。2021年下半年,市場很多人是擔心美元會走強的,因為大家覺得美國經濟的複蘇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多積極的信号,再一個聯儲可能會退出,會收縮量化寬松的這樣的規模,那麼參考曆史,美元在這個階段都會偏強一些,就看人民币,是以大家是以看人民币偏弱,我的看法就是一方面我也不反對美國經濟在複蘇,但是經濟體的複蘇同樣在軌道上,是以不見得美國的複蘇一定強于别的國家,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認為聯儲退出寬松的節奏,一定是比現在市場預計的還要慢的,是以我并不認為我們會很快的看到聯儲的退出寬松的這樣一些舉措。那麼是以整體上下半年我是看一個美元呈弱勢的方向,那麼是以我看人民币可能會較之目前來看,都會走的更強一些。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夏樂: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

我們預期,人民币對美元的雙向波動是會在一定時間内持續的。現在其實市場對于人民币的預期在中期,也就是說從現在到年底這段時間還是比較穩定的,那麼我們也認為人民币事實上到年底可能還能夠保持到6.4~6.5之間。從長期來講,我們認為人民币對美元以及對其他的一籃子貨币,其實都有很大的升值的空間,隻不過這個需要慢慢來。這個就像一個長跑比賽一樣,現在可能還看不出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從長遠來看,人民币絕對是最有實力的長跑選手。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7月釋出的官方外匯存底貨币構成(COFER)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在全球外匯存底占比提升至2.45%,人民币維持了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币地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資料顯示,6月人民币的國際支付占比大幅上升到百分之2.46,距離3月所創的5年半高位僅一步之遙,排名保持第5。

英國智庫貨币金融機構官方論壇進行年度調查顯示,三成受訪的央行計劃在未來一至兩年内增持人民币,比例遠高過去年調查的一成。有分析師認為,人民币的吸引力不光是升值,從去年疫情至今,人民币一直維持相對穩定甚至升值,但從去年11月至今,美元已經出現過4次單日波幅超過百分之4的走勢,反映對沖疫情風險,人民币可能是更安全的貨币。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根據IMF統計,七大類40項資本項目子項中,中國有37項開放,專家表示,随着人民币國際化的程序加速,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空間還很大。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王一:瑞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其實一個貨币成為國際化貨币,它所需要的幾個必要條件,首先要有足夠的貿易去支撐這種貨币的使用,我認為國家是已經達到了這種條件了;有更起決定性因素的,其實還是它的可轉換性。我認為國家也是在方向上肯定是希望可以進一步的放開人民币的可轉換性,這樣可以更好地鼓勵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來,實際情況确實人民币的可轉換性并不是完全可以自由轉換,它是有一定的這種current account經常項目,是可以自由轉換了,但是capital account資本賬戶,還是有一定的這種資本管制的形式在這裡。

在未來的這幾年裡,如果人民币要進一步的成為一個國際性貨币的話,我們的了解是在可轉換性這一塊,一定要有非常大的、或者力度很大的、決心很強的更加自由轉換的這麼一個态度和政策走勢。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7月23日,國新辦舉行上半年外彙收支資料新聞釋出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将完善境外機構境内發行股票、債券資金管理,支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産業和實業投資,擴大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試點和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也就是QDLP和QFLP的試點。

7月26日,本外币合一銀行結算賬戶試點在廣州市、深圳市、福州市、杭州市率先啟動。這次試點将以“币種+賬号”相結合的模式,支援存款人通過設立本外币合一銀行結算賬戶,對多币種資金進行收付結算和集中統一管理,更大程度便利企業與個人自主使用與管理本外币資金。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此外,人民币的國際計價貨币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大宗商品大多選用美元和歐元計價,僅有銅、鐵礦石、PTA 和油脂油料等中國期貨價格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5月28日,中國證監會準許,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和大連商品交易所,分别開展原油和棕榈油期權交易,并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專家表示,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币國際化在新周期的發展政策也逐漸明晰,即以“推動人民币計價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加快開放在岸金融市場+鼓勵‘一帶一路'沿線等區域的人民币使用”為核心的新“三位一體”政策。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事實上,回顧中國的匯率改革,有着标志性的三次曆史事件:1994年人民币推行匯率并軌改革,将雙軌并行的5元人民币兌1美元的官方匯率與調劑中心10元至12元的調劑匯率并軌到8.7,并事實上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很好地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為增強人民币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中國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币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在中間價的形成中引入市場供求因素,真正提升匯率的波動性。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7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2021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其中,央行提出的“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與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相呼應。專家表示,“跨周期調節”的表述主要是相對于之前“逆周期調節”而言。兩者的着力點不同,逆周期針對短期,而跨周期針對中長期;政策實施方式上兩者也不同,逆周期調節實施方式靈活、精準、調整快,而跨周期調節實施方式相對平穩。跨周期調節,是政策實施既要有效應對短期問題,也要為應對未來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間。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8月6日,美國勞工部釋出資料顯示,7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94.3萬人,高于6月上修後的93.8萬人,創去年8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失業率則從6月時的5.9%降至5.4%,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水準。有觀點認為,就業恢複率将有望促使美聯儲于8月發出縮減信号。”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在國會作證時表示,勞動力市場并未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不足以支援收縮債券購買計劃。鮑威爾還堅稱目前通脹屬于暫時現象。專家表示未來美聯儲政策調整對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總體可控。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過去20多年來人民币由弱變強的曆史,正是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逐漸變強的曆史,也是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做空人民币無功而返的重要因素。2020年6月以來人民币匯率震蕩走高,也是疫情防控好、經濟複蘇快、中美利差大、美元走勢弱等多重利好共振的影響。同時,以強勢人民币為标志的彙改成功,更增添了中國取消經常項目外彙收入強制結彙要求、有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的信念和勇氣。

彙改六周年後的人民币匯率走勢

編輯:窦文 楊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