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海峰:中國曆史上首位奧運冠軍

作者:讀者報

時下,東京奧運會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中國奧運健兒也屢創佳績。從劉長春一個人代表中國出現在奧運會賽場,到許海峰實作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再到今天的東京奧運會……中國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曆史,折射了中華兒女的辛酸和悲苦、光榮與自豪,同時也實作了諸多的曆史性突破。中國人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實作了從凄苦走向輝煌的飛躍,也赢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許海峰:中國曆史上首位奧運冠軍

1932年,劉長春前往美國洛杉矶參加第10屆奧運會,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1984年,還是在美國洛杉矶,第23屆奧運會比賽首日就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許海峰獲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中國曆史上首位奧運冠軍,實作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勵志,這個詞,放在許海峰身上再合适不過了。從他身上,你能看到中國體育人艱難跋涉的足迹,能觸摸到中國體育人奮發圖強的脈搏。

許海峰的父親是位新四軍老戰士,轉業後到地方體院工作。受家庭環境影響,許海峰從小就對軍體産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喜愛射擊。許海峰那時的夢想是當兵,“當兵有槍啊,我就喜歡瞄準的感覺。”但由于多種原因,他未能參軍,而是成了一名供銷社營業員。“當時我花37元錢買了一支氣槍,那時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到30元。”許海峰對第一支槍非常珍惜。

許海峰愛槍,槍也眷顧了許海峰。一次偶然的機會,縣裡射擊隊的教練相中了他。雖是半路出家,但許海峰對射擊很上心,1982年,他憑借優異的表現入選了省隊,成為一名專業射擊運動員。

“那時候很沖突,我在供銷社的工作不錯,放棄了挺可惜的,但我又确實喜歡射擊。”最終,許海峰還是決定改行。不過,初進專業隊的他卻成了成績最差的隊員。“我剛進隊的時候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年齡最大、基礎最差。”許海峰說,為了盡快擺脫這種局面,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吃了很多苦。

當時靶場都在室外,在北方的射擊隊裡,靶場四周用木闆圍起來,中間升爐火取暖,可許海峰所在的安徽省射擊隊連這個條件都沒有。據許海峰回憶,剛進入省隊的那年冬天很冷,他從來沒有長過凍瘡的手上長滿了凍瘡,疼痛難忍,但訓練還得繼續。

正所謂“水到渠成”,許海峰進入專業射擊隊不到2年,就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機會。“我訓練成績是多少,比賽就能打多少,這是我最大的優點。”許海峰說,1984年奧運會射擊比賽沒有決賽,所有運動員打完60發子彈計算總成績。為了讓自己靜下來,打最後3槍之前,他休息了長達15分鐘。最後那3槍,他打得格外沉穩,兩個10環、1個9環,一舉奠定勝局。

因為是那屆奧運會的首金,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為許海峰頒獎,他高興地說:“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我很榮幸,在奧運會的第一天将第一枚金牌發給中國運動員。”

許海峰:中國曆史上首位奧運冠軍

●要想打好槍,先要做好人

回國後,許海峰按規定領到8000元冠軍獎金。“因為是奧運首金,額外又獎勵我1000元。當時我一個月工資隻有51元,9000元是我十幾年工資呢。”許海峰對當時的獎勵很滿足,他常常感謝祖國給予他的一切。“在待遇和榮譽面前要滿足,對事業和工作要永遠不滿足。”他這樣告誡自己。

這枚見證中國奧運曆史的金牌,許海峰非常珍惜,但他隻儲存了兩個多月,就捐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後與中國曆史博物館合并為國家博物館)。“那是國家的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和背後那麼多人的支援,我不可能拿到這枚金牌。”與許海峰交談,他的謙虛流露在言語之間。

“首金”隻是開始,許海峰在随後的10年間為中國射擊隊拿到10多個世界冠軍。1994年,許海峰因視網膜炎越來越嚴重,影響射擊準度,不得不退役當了教練。

從1984年第一次站上奧運會冠軍領獎台,許海峰的人生便和體育緊密結合在了一起。那一枚金牌讓他的名字成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而此後,一直奮鬥在體育工作一線的許海峰,憑借着自己對體育事業的熱愛和中國體育人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不斷創造出新的成績。

當教練期間,許海峰先後培養了李對紅、陶璐娜兩位奧運冠軍和衆多世界冠軍。“要想打好槍,先要做好人。”這是許海峰帶隊員的信條。對此,他有一套“思想教育論”:如果一名運動員,不會做人,就算技術再好,本領再高也沒有用。許海峰曾提議對國家隊運動員集中進行思想教育。他認為,對于運動員而言,愛國精神、團隊精神、拼搏精神等思想教育必不可少,這些也是提高成績的“助推劑”。

2017年10月,許海峰正式退休。在許海峰的世界裡,槍聲已經遠去,但他又找到了新的“靶心”——為社會公益作貢獻。在這方熱土,他的突破之旅才剛剛開始。(來源|讀者報)

許海峰:中國曆史上首位奧運冠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