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呈獻“南京雲錦”的曆史畫卷,南财師生填補研究空白

近日,《南京雲錦及絲織業口述檔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南京市檔案局和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牽頭,南京财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管靜執行編著。南京财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所學生朱光耀、張奕、沈慧、嶽偉琪四位同學參與了該書的編寫,通過對老一輩從業者的訪談口述、影像、文字、圖檔采集等記錄方式,較完整、系統地搶救了近現代南京雲錦及絲織業的發展曆史口述檔案,留下了一段真實而鮮活的行業記憶與細節,填補了相關研究空白。

呈獻“南京雲錦”的曆史畫卷,南财師生填補研究空白

《南京雲錦及絲織業口述檔案》

該項目開始于2019年夏季,管靜受南京市檔案局和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委托,開始了的該書的策劃與編寫。

南京雲錦有“寸錦寸金”之稱,是南京乃至中國典型且高規格的手工藝代表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員,有着重大的文化曆史意義。“南京雲錦”對于初識的同學們來說,是個相對陌生的事物。同學們最開始接觸到的工作是從受訪者的錄音中提煉出準确、有用的相關資訊,受訪者口述中的專業名詞較多,工作内容相對繁瑣,這也曾讓同學們的工作推進遇到困難。管靜适時帶大家實地了解雲錦的分類、特征、織造的原理和背後的故事,幫助同學更深層次地了解了“南京雲錦”的發展曆程與内涵以及這次項目的重要意義。

至此,“南京雲錦”的曆史畫卷在同學們眼前徐徐展開。

在逐漸熟悉“南京雲錦”相關知識與背景之後,同學們開始了更多的階段性工作:确定訪談對象、草拟訪談提綱、采訪相關從業人員、整理訪談錄……在接觸到更多的南京雲錦傳承人和老一輩行業技術、管理人員之後,同學們逐漸被他們對南京絲織業的那份質樸與赤誠所感染。

令同學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曆是對南京雲錦大師郭俊的采訪。“身材修長、齊肩白發,‘仙風道骨’”是朱光耀同學對郭老的第一映像。這位“自帶仙氣”的老人講述了從與專業美院擦肩而過,到因為經費問題離開雲錦研究所,再到随南京雲錦極緻精華館參加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的經曆……兜兜轉轉之間,郭俊始終保持着一顆敬畏之心,帶着對“南京雲錦”執着的熱愛和傳承的使命感。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對中國非遺文化的熱愛和堅持是不容易的。幸好有管老師這樣切實參與非遺項目的人,組織起這樣一個團隊,讓我們能夠用紙筆傾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衷腸,了解雲錦與南京絲織業過去的歲月。”沈慧同學感慨道。

呈獻“南京雲錦”的曆史畫卷,南财師生填補研究空白

四位研究所學生采訪郭俊并合影

團隊利用課餘時間,先後完成了對郭俊、餘春蘭等老師的口述采錄工作,并配合管靜老師與肖妍娜老師完成整理編寫俞征智、王道惠、邬悉爾、徐鳳梅、俞永晨、周雙喜等幾十位老一輩相關從業者的訪談文字編采工作。曆時近2年,《南京雲錦及絲織業口述檔案》圖書近日首發,通過近現代“南京雲錦”親曆者和見證者的口述,将這段曆史的故事更加生動的呈獻給群眾。

“很幸運自己能有這樣一次寶貴經曆,知其然也知其是以然。感謝每一位書寫雲錦錦書的匠人,也感謝每一位幫助雲錦‘複活’的藝術家與學者,願雲錦故事可以代代相傳,曆久彌新。”朱光耀同學談到這次編寫工作的經曆時說道。

通訊員 汪飛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